杜伊勒里宫之事,路易并没有太追究安娜的责任,得知之后,也只是吩咐加强守卫。

在路易看来,路易十五即使从杜伊勒里宫逃脱了,也难以真的离开法兰西。

巴黎虽然有着通往全国各地的宽整大道,但这些大道同时也在行政官员的监管之下。这一制度,其实是原先的“路税”制度的残余,虽然如今已经不再收税了,但行政官员仍然有调查马车货物和扣留马车财物的权力。这其实是现在法律不全的背景下的一个陋规,但正因为如此,路易才有着自信。

不过,路易的内心同时也在矛盾着。

一直以来,路易身边的人都在劝他加冕,他虽然顾虑着种种因素而拒绝,可其内心深处却也知道长久下去不是最好的办法,加冕一事势在必行。因此,如果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五逃离法兰西,造成法兰西无主状态,那么也就等于是给了路易一个可以立即加冕称王的借口。

路易虽没有问过安娜的打算,可他也知道,无论是安娜还是迪昂,都是十分现实之人,若路易十五真的逃走了,他们一定会一了百了,在路上将其结果。虽说这种行为十分的快捷、有效,而且不会有太多的政治后果,可路易却不愿如此。正是考虑到这点,路易才犹豫不决,不知是应该换一个囚禁地点,还是任凭路易十五逃走。

杜伊勒里宫一事,路易便暂且放下了,只是暗中却加紧了监视,无论是宫殿中的路易十五,还是宫殿外的奥尔良公爵,全部已经被24小时秘密监视起来。

回到巴黎之后,路易并没有着急发布女权法案,而是暗暗压着不发,并暗示莫普**官等参与者在巴黎放出风声,而他则是安居在爱丽舍宫,静观舆论走向。

女权法案的消息散步后,由于包括摄政王路易在内的所有当事人都没有明确承认,而散发消息的莫普**官又是将此事做得滴水不漏,所以没有一个人知道真正散布消息的是谁,但又由于传说中女权法案被形容得有模有样,而导致所有人都不敢肯定没有此事。于是,巴黎的社交圈,便围绕着这一谣言,开始进行起一场知识论战。

巴黎的贵族、教士和知识分子,他们组成了论战的双方。

教士本着维护天主教圣经的目的,或以上帝的旨意为名义,激烈地反对着女权法案,是这场论战中,态度最为明确的反方。

至于贵族和知识分子,他们的态度并不如教会那么明确,十分的暧昧不明,可总得来说都是反对和赞同以及中立并存。

贵族中的绝大多数是反对这一法案,唯有若干人是赞同或缄默。

知识分子在这件事上却并没有贵族们那么光明磊落。其实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都从女权法案中看出了他们一直在提倡的人权思想,可他们毕竟也是一个男人,就像贵族不愿意放弃自身的贵族权利一般,作为男人的他们,也不愿意在一个男权社会中自动放弃特权。可是,他们也是聪明人,知道若是明确提出反对,日后必然会因这一行为而被他人所诟病,因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既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