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天寒地冻,是遍地冻馁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合适的御寒衣物。

曹怀民苦笑一声有道,“芦花是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絮状,细软轻薄,填入衣物夹层中御寒,可想而知闵子骞是如何发抖瑟缩。芦衣顺母原本是古人驯化孝义的经典,但现在读来,更多还是对当时贫寒百姓的同情。普通人家谁用的起皮袄,这填充物谁又用得起丝绒。”

夹衣就是双层衣服,寒时填入丝绒棉絮等物,暖时取出内部的填充物、单独穿着,就是最普遍的“裌衣” 。苏轼在《初秋寄子由》写:“西风忽凄厉,万叶穿户牖。子起寻裌衣,感叹执我手。”说明这种衣物确实是在秋季转凉时的穿着。“裌衣”发展至今,简化为“夹衣”。

至于内部填充和外部织造,则视其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而定。

闵子骞所处的春秋时期,还没有棉花,所以普通百姓御寒都是在衣物中填入麻、葛、草絮等物,而王公贵族则可以填入丝绒,再冷一些,便穿戴皮裘。

譬如百里奚举于市的典故,“百里奚于狄,狄人爱羊皮,秦穆公以五色羊皮赎之。”足见皮裘在当时的贵重程度。

“那这填充物除了皮裘还有什么?”洪连朔漆黑如墨的双眸看着他们虚心地问道。

星际时代,这衣料寒暑不浸,还防辐射,变幻式样,总之一件衣服随心所欲。

“这士族有纱、绢、缎、帛等织物可供选择,制成夹衣后,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放入厚度不等的填充物。”曹怀民闻言想了想道,“而布衣百姓,贩夫走卒,泥腿子的夹衣只能填充便宜轻贱的边角料,还有木屑、鸭鹅毛等物。”

“鸭毛?”洪连朔闻言眼前一亮道,“羽绒!”眼神又暗了下来,没有鸭子你哪儿来的鸭绒啊!

“那个不保暖的。”江水生黑白分明的双眸看着她说道,“俺试过,鸭毛硬,还扎人。”

“你肯定用的是鸭子外面的羽毛。”洪连朔长睫轻颤乌黑的童仁看着他说道。

“这不用羽毛用什么?”江水生惊讶地看着她说道,“俺看着那些鸟有羽毛一点儿都不怕冷。”

“人家冬夏都是羽毛。”四喜好笑地看着他说道。

“鸭子紧挨着皮肤的绒毛。”洪连朔黑亮的双眸看着他们说道。

“我的天,那绒毛少的可怜,得宰多少只鸭子,关键也没那么多鸭子啊!”江水生瞠目结舌地看着她说道。

“所以啊!除非咱们养很多很多鸭子,不然现阶段是别想了。”洪连朔非常遗憾地看着他们说道。

无论贵重的绫罗绸缎,还是价格低廉的麻葛、芦花,这些衣物的料作为后人对古人生活的想象范畴之内,但在秋冬御寒的斗争中,也有迫于无奈的生存之举。

“除了咱们常见的,还有什么能做衣物?”洪连朔黛眉轻挑看着他们说道。

“嗯!”曹怀民认真地想了想道,“不知道这纸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