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陲, 自然还是很喜欢。

谢西陲的军令一条一条精准传达下去, 将六千骑按照来源分作三部,以出身最正的两千五百骑两镇骑卒作为先锋,对出现在密云出口外的种檀部骑军展开冲锋。冲突敌阵,得利则全军齐进,未能得利,只要稳住阵脚,让北莽骑军无法成功在山口外铺展阵形,便小战即退。第二支流民千骑替补而冲,继而换作柴冬笛部两千骑军,更退迭进。他亲自率领五百龙象军精锐在旁压阵,一旦北莽骑军出现破阵而出的迹象,谢西陲就会让那五百死士精骑就算战死,也要用自己尸体堵住密云山口的出口处。

在和曹嵬万骑分道扬镳之后,后者已经将绝大部分凉弩和骑弓都转交给谢西陲这支骑军。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种檀部骑军精锐殿后,由寻常骑军率先冲出密云山口,但是谢西陲相信,那名靠着葫芦口足足卧弓、鸾鹤两城北凉边军尸体当上夏捺钵的年轻人,绝对不至于如此掉以轻心。

即便种檀真的如此名不副实,那么谢西陲更有自信在实打实的战场上,拿回那份己方先手失误错过的战功。

谢西陲几乎与山口内的种檀同时下令,然后说出如出一辙的言语:“换马!披甲!”

曹嵬一万骑在与谢西陲分开后,开始不计战马体力损伤地进行了一场快若奔雷的长途奔袭,直接绕过了密云山口!

他要从密云山口西端的附近一处入口闯进,然后将自己身陷死地,沿着山口迅速东奔,最终处于种檀骑军和烂陀山僧兵之间,拼的就是谢西陲六千骑能够守住东大门口!能够等到他在种檀骑军的屁股上狠狠捅一刀!

所以曹嵬在与谢西陲分别的时候,半真半假玩笑了一句:“姓谢的,我曹大将军那可是板上钉钉要成为老凉王徐骁那样的男人,结果这次等于是把脑袋拴在你谢西陲的裤腰带上了,千万别让我英年早逝啊!”

谢西陲当时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点了点头。

谢西陲看到那个矮小武将疾驰而去的时候,背对自己,抬起手臂,伸出大拇指。

不知到底是什么曹嵬独有的意义,或又是什么北凉边军的古怪讲究。

万骑突进,其势大如山崩潮涌。

曹嵬嘴唇干裂,渗出些许血丝,却满脸笑意,怒吼道:“老子要让密云山口一役,成为不输于卢升象雪夜下庐州、褚禄山千骑开蜀的豪壮骑战!曹嵬可以死,唯独不能死得籍籍无名!”

密云山口虽然呈现出收束之势,如同女子纤腰,可毕竟仍然能够让二十余骑并排冲出。

先前谢西陲仅用眼力就可以看到数骑北莽马栏子奔回山口传递军情。

大战一触即发。

但是种檀部骑军的冲出要比预期更快,也更为迅猛。

以至于凤翔、临谣两镇骑军的当头五十骑几乎一个瞬间,就被蛮横冲散。

虽然在北凉轻弩骑弓已经齐射,箭矢如雨泼洒向出口后,很快就射落二三十骑北莽蛮子,但是北莽骑军总体上势头不减。

谢西陲立即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