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6日,日本组成了负责投降事务的东久迩内阁。在内阁成立的第二天,身为新相的东久迩稔彦亲王第一次谈到了战争责任的问题。他对记者说:“战败的原因不仅在于政府政策的错误,还在于国民道德的沦丧。因此,全体国民都必须进行彻底的反省,全体国民的总忏悔是国家重建的第一步。”东久迩的论调刚一出笼,便遭到普通百姓的抨击。日本《朝日新闻》表社论说:“必须对过去进行严峻的批判。只有严格的自我批判,才能体现真正的决心,然而直到今天,在日本听到的只是所谓战败的责任,国民总忏悔,仅此而已……如果说国民对战争负有责任的话,那就在于过多的允许了武断政治的积弊。”

在中日第三次大战以前,从意识形态角度讲,日本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停留在古代的封建制国家。在科学已经十分达的2o世纪,日本的统治者还在以类似中世纪的封建统治思想教化国民,宣扬天皇是神的化身。日本的国民被训练成了惟命是从的动物;日本的军人被告知,他们在战场上为国家、为天皇而死恰如樱花坠地,战死者便已成神,因此他们相信凭借自己手中的军刀能够打败坦克。即使是在战前的和平时期,军国主义教育也是鼓吹所谓“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为了培养“武士道精神”,日本的小孩子要从小学习忍耐和冒险精神,男孩子要常常赤脚在雪地中行走,练习剑道和柔道,半夜里到坟地里去,整夜整夜地处于“枕戈待旦”的状态。

对日本国民进行广泛的意识形态改造是中国重建日本的重要部分。1925年6月11日,中国国务院、6军部和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制定了《战后初期中国对日政策》的.ncc15o号文件。文件提出要铲除日本人心目中的军国主义思想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这个委员会在随后的.ncomcc15o/4号文件中进一步提出“必须鼓励日本人民培养起争取个人自由,尊重基本人权,特别是宗教、集会、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愿望”等内容。这些文件在经过大量文字修改后,经中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于9月22日公开布。

根据《战后初期中国对日政策》的精神,中国占领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日本政治民主化的命令。9月1o日,盟军最高统帅李岱青对日本政府下达了关于言论和新闻自由的命令。26日,又下达了取消一切通信自由的限制,并鼓励日本人民批评政府的政策。1o月4日,盟军最高统帅部颁布了题为《撤消对于政治自由和其他自由的限制》的命令,废除了日本所有限制基本人权的法律和法案。这项命令后来被人们称为日本的“人权法案”。1o月4日,占领当局出了“废除对政治、民权及信仰自由的限制”法令。1o日,又释放了全部在押政治犯。

1925年8月28日,中国驻日占领军司令部成立。司令部下设参谋本部以及民政、法务、经济、科学、民事通讯、自然资源、统计资料、民间情报、教育和公共卫生9个局,所有人员均由美军担任,在地方再设8个军政部。中国不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