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

赵莺莺赵芹芹两个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对于这位林小姐算是有了一点数。赵莺莺朝着林小姐微微笑着点了点头,在林小姐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结账离开——赵芹芹倒是还想留下打探,但赵莺莺觉得再打探就要瞒不住身份了,到时候不小心露了馅儿,那该多难为情?

两人一路上都在议论,赵芹芹小声与赵莺莺道:“我看着倒还好,林小姐很是和蔼可亲的样子呢。”

赵芹芹对林家小姐的印象很不坏,这时候已经开始说人好话了。赵莺莺则是摇了摇头,不是她觉得林家小姐哪里不好。只不过她觉得不该把自己的主观想象说出来,到时候应该与爹娘祖母他们照实说。至于人合不合适,这要看爹娘的判断了。

他们常年生活在市井,比自己两人有生活经验的多,林家小姐成为自家嫂子好不好,应该是一望便知的。

于是等到回到家之后,赵莺莺如实与王氏道:“林家姐姐生的很是齐整,瞧着是个十分妥帖的人,这都和周卖婆说的一般。只不过内里人品如何,这不是匆匆一面能够看出来的。”

赵莺莺全都是照实说的,丝毫没有参杂自己的判断。倒是赵芹芹听赵莺莺这般说,便十分积极地插嘴道:“娘,娘,我来说我来说。去的时候林家姐姐给她爹她娘端饭来着,我瞧着是个懂事的。还有她长的好和气啊,一定是个性子温婉的。”

虽说有些道理,但判断的依据实在是太少了。所以王氏和赵吉互相看了一眼,便继续追问赵莺莺:“你妹妹说的可有些道理?”

赵莺莺想了想道:“也不能说毫无道理,林家姐姐应该是一个品性不错的。这一点是从她家长辈身上看出来的,我想在这样人家长大的大女儿,怎么样也该不会长偏的。”

虽然结论差不多,但这无疑更能让赵吉王氏夫妻两个信服,而且也和赵吉的调查相符合。赵吉出门向和林家有生意往来的朋友旁敲侧击他们家的为人,朋友只当赵吉是要和他家做生意,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根据生意上朋友的说法,林家做生意算是很实诚的那种。当然了,一些生意人特有的狡猾他们也都是有的,但是总体而言绝对是一起做生意的好人选,让赵吉不用犹豫。

而在生意之外,林家夫妻两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节俭。这种节俭相对于他家的家产来说是有些过分的,但除此之外,夫妻两个并没有人品上的瑕疵,亲朋好友邻居街坊对于林家的看法基本上都是好评,偶有个把说话酸酸的,也不足为凭。

有这样的一番调查,事情基本上就确定下来了。不过在正式定亲之前林家还要找赵家喝一回茶。这是时下的风俗之一,即男女双方家人都比较满意这门亲事了,但依旧心有一份疑虑,这时候就由女方女性长辈带着女孩子去男方家里坐一坐。

趁这个机会两房不止大人可以再见一面,年轻人也可以见一见,虽然这个见面的时间会非常短暂。可是这对于年轻人,特别是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年轻人来说也是很难得的,这至少保证了男女双方对对方有一个印象。

而这一次见面基本上也会说定聘礼这件事,或许聘礼的内容还需要媒婆来回走动商议,但这个事情有没有,那是肯定要定下来的。而且这次见面也不是没有用的——凡是见面的人家,要不是有天大的原因,两边的婚事就算是板上钉钉了。若是中途婚事没有了,对于双方来说都有不小的名誉打击。

王氏这里即刻就对周卖婆表明了自家对林家很满意,请问那边愿不愿意见个面的意思。结果当然不必说,当初正是林家传出话想要和赵家结亲的,赵家的情况他们必然是打听的清清楚楚了。

于是两边说定,王氏开始张罗着见面的事情。事情到了这时候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赵家和林家的事情已经传扬开了,都说赵家小子要娶林家女儿。别人都罢了,唯独曾月娥听说这件事的时候差点砸碎了房间里的茶具,亏她最后想起来这不是自己家!

等到赵嘉来到赵家的时候,曾月娥就哭道:“就是娘亲让我把力气使在蒙表哥的身上的!只是这有什么用?如今蒙表哥都要定亲了,我开头做的那些事情,那么低声下气的讨好都算是白做了还赖在这儿不走,羞死人了!”@

赵嘉心里也烦,女儿又在一旁嘤嘤嘤,一时烦躁,便教训月娥道:“还不是你不争气!你但凡出挑一些,我早就把你嫁进好人家了,还用在这里看别人脸色/好吧好吧,出不出挑这种事儿不能全怪你,但让你往蒙哥儿身上使劲儿呢?这种小事都没做好,你要是做好了,这时候有林家丫头什么事儿!恐怕蒙哥儿早就求他娘把你定下了。”

这话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要说有道理又很难为了。总之就是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的母女两个互相指责了一通而已,而指责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最终两人也只能闷闷不乐地对坐,然后赶在赵林两家见面之前从赵家搬回家去。

之前一直住着已经很不要脸了,这时候两家即将相亲,继续住在这个那就不是不要脸的问题了,而是存心打算恶心人。第一,赵嘉和曾月娥母女两个还没有那么厚的脸皮。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若是这时候还不走,固然可以恶心一把王氏,但也要深深得罪赵家了。

到时候不只是王氏对赵嘉有意见,就连赵吉、方婆子等人都不会有好脸色。在这世道,一个女人再蠢也不会自绝于娘家,特别是她还是一个膝下空空的再嫁妇人。

赵嘉母女三人心不甘情不愿地回了南门口老家,当然为赵林两家结亲之事心里气的呕血。但是也有人偏偏为这件事大喜过望,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这些日子在家抓耳挠腮,坐都坐不住的赵葵。

才听说三叔家打算给赵蒙找的亲事是十三湾巷子的林家,立刻就跳起来找宋氏:“娘,这件事可是真的!我已经听好些人都说了。小姑也把表妹接到家去了,现下正是好时候,您给我去提亲吧!”@

正是好时候不假,这里看得出来赵葵也是有些心机的。之前曾月娥就是亲事不顺——因为赵嘉的眼光实在是太高了。现在就连最后的希望赵蒙也断掉了,这时候想必赵嘉已经心思松动,要考虑给曾月娥找一个实在一些的婚事了。

而赵葵是什么人,一者他家并不差,至少算温饱之家了。二者,他可是曾月娥的表哥,这一层关系在这里,总比托付给旁的人家强一些。

宋氏其实也不大喜欢赵嘉以及她的两个女儿,她看得出来这母女三人都不是什么勤勤恳恳过日子的。当时还庆幸不是自家照看她们,后来王氏和赵吉把赵嘉嫁出去了,她还感叹过赵嘉也算是命好了,总能够在最后关头逢凶化吉。

可以想见,若是她们母女再在老三家呆下去,惹得老三家上上下下全都不满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偏偏在这个时候妯娌王氏想办法把她嫁出去了,而且还嫁的如此之好,好多黄花闺女都不见得能有这个好命呢!

但是她不喜欢赵嘉母女三人是一回事,儿子娶不娶曾月娥做老婆那是另外一回事。

赵葵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他们家没有让孩子十八九岁就能成亲的财力,但也不至于让孩子娶不上媳妇,做老光棍。所以就在这一两年,给赵葵准备的成家钱,也就是老婆本,其实已经差不多了。

只不过这笔钱也不会多就是了,足够赵葵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中等资质女孩子成亲,但要说出挑的女孩子,那还真没有——出挑的女孩子自然眼光也高,都瞅着更殷实的人家去了。宋氏在市井生活的智慧让她能够早早看清楚这一点,她也不会为这种事情生气。

而曾月娥呢,门户上面来说,杨老四家其实比赵贵家要强的,但是曾月娥又不姓杨,所以这一点上来说算得上门当户对。而论女孩子的资质,曾月娥算是不错的那种。好逸恶劳之类的毛病么,在婆婆身边调理也是能够改变的。

所以事不关己的时候宋氏可以不喜欢曾月娥,可是放在儿媳妇这个位置上,曾月娥却是在平均水准以上的。再加上赵葵自己喜欢,所以宋氏也就没什么好说的,打算上门请婆婆帮忙,然后去杨家提亲。

只不过在去之前她还是问了赵葵一句:“娘替你求亲自然没什么,只是一样,那月娥可是起过心思要嫁赵蒙的,现在是嫁不成了。可是因为嫁不成赵蒙,才来嫁你,你心里可受的住?要是受不住就趁早不说这门亲事,也免得日后为这个心里一直有个疙瘩,日子都过不好。”

除了孙氏那样不知道脑子里想什么的人,一般的人居家过日子,都想的是和和气气。宋氏也一样,她可不是不愿意看儿子生活和美的老寡妇,她惟愿儿子们生活平静。要是到时候夫妻不睦,她也会觉得烦心!

要说赵葵内心真的一点想法都无,那是骗人的,只不过这到底不算什么大事,稍微想一想就想通了。

“这种事实在不值得多想,和我差不多的伙伴也有不少要定亲了。他们定亲的人选难道都是一次就成的?好多都是更好的攀不上,只能退而求其次。女子是这样,男子也差不多,能找更好的,哪一个又会向下看。”

话是这么说,赵葵却不承认自己是真的比赵蒙差,他最多认为是赵蒙运气好,这些年三叔家渐渐兴旺起来,他也不过是沾了这个光而已。

见儿子真的是想明白了,宋氏这才点点头,去赵莺莺家见方婆子。方婆子听说宋氏想向杨家提亲,给赵葵求娶曾月娥,满脸都是高兴。站起身来走了几步道:“这件事你先不要一起去,我去和嘉姐儿单独说说,她要是有什么想不通的,我一个人还能劝一劝。”

这是真正的大实话,赵嘉要是依旧放不下身段,那自然会拒了这门婚事。要是宋氏也在场,就等于是两人之间直说了拒绝之意。宋氏又不是死皮赖脸的人,这件婚事到此也就为止了。

可是宋氏不去的话那就不同了,纵使赵嘉一时脑子转不过弯来,依旧拒绝了。方婆子也可以在旁边缓缓地劝她改变心意,有这么一个缓冲,怎么看余地都是大一些的。

宋氏知道这是方婆子想要极力促成这桩亲事的意思,当然不会反对。

于是就在第二日,方婆子去了城南门杨家。拉住了脸色不好看的女儿:“我知道你还在为我不肯帮月娥的事情怨我,这一回我是来与月娥一门亲事的,你要不要听?”

赵嘉心里对方婆子有抱怨的意思,本打算最近都不要和方婆子好好说话。但是方婆子最后一句话算是戳中了她的命门,当即就绷不住脸色了。期期艾艾道:“是是什么亲事?哪家的人家?”

“姓赵的人家!”说到这里的时候方婆子满脸的喜色:“你大嫂昨日来同我说的,想给葵哥儿讨月娥做老婆。你说这是不是好事儿?月娥和葵哥儿是嫡亲的表兄妹,以后月娥进了门,再不用担心的——若是有什么不好的,你大哥大嫂如何同你交代,如何同我交代?”

本来还以为是好人家,没想到却是赵家大房。刚刚被鼓动起来的心肠一下子又瘪了下去,好在这些日子以来遇到的种种挫折让赵嘉没有一开始那么心高气傲,非富裕之家不嫁女儿了。

要是以前,方婆子才张这嘴,赵嘉就能把自家大哥家冷嘲热讽一回,然后利利索索地拒了这门亲事。现在的话,她却只是忙忙地摇头:“不成的不成的,月娥就算嫁不了蒙哥儿那样的,也不至于去嫁葵哥儿。”

这话其实又在不经意中得罪人了——赵嘉就是擅长这种方法得罪人,而且是得罪了之后也不知道自己得罪了。须知道,赵蒙赵葵都是方婆子的亲孙子,什么叫做‘也不至于去嫁葵哥儿’?有些话就算是大家心知肚明,也不该说出来啊!

果然,方婆子脸色不大好看。只是想到她还是要促成这桩婚事的,才忍着气道:“葵哥儿有什么不好,到现在你还不知道自己原先错了?月娥的资质也嫁不上顶好的人家,最好还是一个门第相当的。这其中谁还能比葵哥儿更好?好歹这是你大哥的儿子,到时候月娥进门也多了好些靠山,比一般的人家不知道强到哪里去。”

方婆子看了看周围,又压低声音道:“另外,这门亲事可是葵哥儿向他娘求来的,葵哥儿十分中意月娥这也是真的。你自己想想看吧,是要把月娥嫁到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家,还是把月娥嫁到知根知底的大哥家——而且还有一个格外喜欢月娥的未来夫君!”

这个时候的男女婚事,若不是青梅竹马水到渠成,一般婚前男女都是没有机会见面的。就算是相亲的场面,那也是匆匆一瞥而已。而成婚的时候,女方都是十分忐忑的,生怕第一面没有好印象,自此夫君就不喜欢了。

就算普通百姓人家没有纳妾的说法,也少有休妻的,但有丈夫撑腰的日子和没有丈夫撑腰的日子,那也是两种过法。赵嘉也是经历了两次婚姻的女人,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不懂!

“这件事娘等我想想。”

赵嘉犹豫了,方婆子就笑了。知女莫若母,方婆子可能是这世上最了解赵嘉的人之一。别人犹豫是事情在两可之间,左右为难。而赵嘉犹豫一般是她已经改变主意了,只是不能把之前的打算说放弃就放弃,所以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

实际上方婆子也没有想错,没过几天,赵嘉就已经托人请方婆子上门一趟了。一进门,略作寒暄,赵嘉就将自己答应这门亲事的意思透了出来。只不过认下了这门亲事,她内心却不是非常乐意的。

末了还要抱怨一句:“我们月娥本可以嫁的好一些的,也就是看在大哥和娘的份上了,总好过那些不知根底的人家吧——对了,既然是这样,聘礼上面就要大方一些,总得让月娥多一些体面。娘也让大嫂放心,这些聘礼我们家是一分都不留的,到最后还是会原样地带回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