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出非常低的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后世这片土地上是可以种植两季稻和一季麦子的,至少两熟是绝对可以种的,若所有田地种植情况都能改成两熟或者三熟,那粮食产量必将翻番。当然,要种植两熟水稻的话,这对水稻的稻种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管理也需要庄户更加勤快和严谨,而且耕作技术的要求也不低,至少现在这样比较粗放的耕作技术那是肯定不行的。

王易后世时候的老家在农村,自小下过地,种过田,对作物种植还是有点懂的,更因为他在研究隋唐史时候曾经关注过唐初时候农业生产情况,对唐初时候水稻等作物种植情况有比较多的了解,而在研究唐代农业时候,也查过一些现代的相关资料,对水稻能作物种植情况也有了更多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后世时候总结出来的经验,拿到一千多年前来使用,作用自然是非常大的!

“那请二公子把你从书上看到的种植技术都讲给我们听听吧!”王作神色恢复了平静,对王易作礼说道。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从军之前都种过田,虽然说杭州之地与他们家乡的情况不太一样,但种植的技巧都是大同小异的,如何种植自是知道,只不过王易这样郑重其事的讲述,他们当然要好好地听一下,至少是给自家二公子一个面子,更不要说王易有可能会再次给他们惊喜。

“作叔,水稻种植除对水和日照的要求比较高外,其他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因此更容易种植,不过要使水稻产量高,必须得细作耕种,”王易保持着从容的神色,对面前三个眼光注视着他的庄内重要人物娓娓说道,“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耕翻,使其松软,将所长草覆盖到下面,这可以用水牛来整地犁田…田地平整好后,然后再育秧,将稻种集中撒在几块田地里,这样方便管理,也可以减少病虫害……待秧苗长到一定大小,再起秧播种…,播种后要加强管理…”王易把如何耕田、平整,浸种育秧、催芽、秧龄掌握,如何播秧、插秧密度、播种时候的田间肥水管理,及秧苗种植后直至收割前的一系列管理措施都细细地讲述了一遍。

王作、王近、王复三人一副目瞪口呆的神色,愣愣地看着王易,听着王易在那时滔滔不绝地讲述,直至王易因为话讲的太多,口干舌燥停下来喝茶时候,才稍稍的反应过来。

与王作一样气度同样不凡的王近一脸敬佩的神色看着王易,非常恭敬地说道:“二公子,您对水稻种植的情况这么熟悉,讲的这么详细,真是让老朽几个甚是敬佩,这些技术太有用了!二公子所知道的这些,真的是从书上看来的吗?”王近并不知道王易的书房中有哪些书,这个从来没有下过地的二公子,能知道这些是比较让人难以理解的,唯一的可能只有从书上看来的,别无他处!

“是的!”王易点点头,“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颜……嗯,书是最好的老师,许多知识都可以从书中得来,不过书上所记都是死的,只有在现实中得到实践过的,才是真理!我不知道这些书上所讲的技巧,能否用于现实耕作中!”

“二公子说的甚是有理!这些都是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