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公祏的叛乱被平息后(yimixs)•(cc), 已经是武德七年了ü([一?米小说])_[(yimixs.cc)]ü『来[一?米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yimixs)•(cc), 作为皇帝的李渊应该说并不是一个勤政的皇帝,又带来严重关中本位的思想,没有去想过疏浚运河的事,再加上当时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兄弟为了争皇位,闹得不可开交,朝中大臣也极少有提议疏浚运河的事,及至李世民通过杀兄戮弟逼迫父亲退位,取得帝位后,忙着巩固皇位,又要应付突厥人的入侵,没把心思放到治理运河上。

诸多的因素导致了原本疏浚运河这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直被搁置了下来,至今还未完全畅通。

疏浚运河是件非常庞大的工程,远比疏浚一个小小的西湖来的费时间费劳力,因为一些地方要重新开挖很深的河道,还有一些地方为了方便运输要弃曲取直,还要在一些水位落差较大的地段修建水闸,工程量非常大,特别是从洛阳到长安的永通渠,更是难修。隋文帝时候,集了数万军民,都未将黄河上那段非常难行的砥柱断完全打通,从洛阳到长安行舟,还是不顺畅的,导致漕运到洛阳的大部粮食物资,还要通过陆路的翻运,才能运抵长安。

若要将运河全线疏浚通畅,并且让从洛阳到长安的船能顺利行进,那工程量是非常巨大的,集数万民工之力,几年能全部完工都已经算快了。

李世民听了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以眼神示意王易继续讲。

不需要李世民的示意,已经找到说话感觉的王易本身就止不住话了,当下加大声音,继续说道:“陛下,运河多处淤塞,舟船行进困难,那就可以说,通过运河的漕运肯定不畅,江南的粮食及其他物资运送往洛阳、长安过来,肯定很不方便,导致洛阳、长安一带粮食时常短缺!原本臣早就想建议陛下征集民工,疏通运河,整治漕运,只是因陛下朝事繁忙,臣也偷懒,一直耽搁了,如今想着,无须征集民工,只要将这数万突厥战俘,派往江南之地,借他们的力量,疏浚运河河道。这些突厥战俘,都是体力强壮之士,以他们力量疏浚运河河道,臣觉得,不出一两年,通过运河的漕运肯定会顺畅,到时从江南各地来的粮食物资,一定会很顺利地抵达洛阳、长安的!”

李世民听了脸有赞色,点点头道:“说的很是有理,关中虽号称沃野,但地狭人众,所产不足以供京师,如今天下安定,长安的人口数日益增长,据统计,长安的人口数有八十几万了,要解决近百万人的粮食及其他物资所需,光靠光中之产出,是远远满足不了,必须要依靠江南诸州的粮食赋税,运河漕运不通,确实很让朕心忧!”

李世民本身就是个头脑极其灵活的人,当了皇帝后,心忧天下,诸事都记于心上,他当然知道运河通畅,南方产出的粮食、物资一定能方便通过漕运运抵洛阳长安的,只是此前并没多少大臣上奏此事,上奏者所提理据也不充分,远没有王易今日所说的更能打动他的心,在听了王易此说后,李世民已经动心了。

不过这事李世民一会后还要细想,并要问询其他大臣的意见,即使他非常认可了,也不会当着王易的面,表示马上就会采取此策。

(yimi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