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肃王递上去的。皇帝是第一时间看到折子的。

退朝后不久, 太医院的太医和京畿卫的士兵, 分散到各城门口,强迫所有的灾民检查身体。

第三天,一道道圣旨传递到北方,西北方各地。

真有瘟疫,昭君母子做的酒精,就此派上用场。

一场轰轰烈烈的消灭瘟疫的战役在抗旱赈灾时,同时开展。

酒精的方子再次献上去,还有蒸馏设备的制作方法一起献上去。小乐乐忙前忙后,这些全是以他的名义献上去,他要教会一群人怎么制作设备,怎么蒸馏提纯,理论与实践他都能信手拈来。

为这一天,他准备了很久。

暂时没有赏赐,还在赈灾,在消灭瘟疫,举朝繁忙。

小小年纪就露了脸,在皇帝面前有了挂了号。

南城门口,安平伯府的粥棚依然如故,依然在施粥。

隔了好些时日,昭君带着三位侄女出来帮忙。如今三位侄女不再是以前畏畏缩缩的姑娘。在郡主府的三个月,学习了不少的生存技能,绣花,大户人家的规矩礼仪,待人接物等等。

她不指望也不会刻意的给她们攀高枝,但是因为是她的侄女,自家好歹是安平伯府。以后只要她在,儿子们在,表姐弟之间肯定也要常来常往。

差距太大,如果她们嫁人以后还像以前一样畏畏缩缩的。时间长了,心态会崩,喜欢疑神疑鬼。

她不想她们变成那样,即使嫁到农户家,也得大大方方的。

如今娘家兄长,弟弟,姐姐家的条件都不错,未来肯定是要在京城内安家落户下来。

如此一来,侄女们也不可能嫁进郊区的普通农户家。不说高门大户,官宦之家,书香门第,至少是京城内有宅子的普通百姓之家。

有宅子最好在郊区有十几二十亩田地的人家。

她故意让她们学礼仪规矩,不是为了养大她们的野心。是为了开拓她们的眼界见识,以后能开通些。

她们是女子,女子在古代生存比男人难多了,希望她们以后不要过于重男轻女,进出伯府时能落落大方,待人接物也大方得体。

她是女子,第一世就出生在西汉,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知道女子在古代的地位,也知道见识,眼界对女子的影响。

她不会因为想帮她们就给银钱,这个大口子不能随便开。但是能帮她们具备独立支撑家的能力。

在郡主府闲暇事,跟着从宫里出来的绣女学刺绣,就这一项技艺就足够她们以后能独立支撑门庭的能力。

规矩礼仪也能让她们见到大户人家的管事,主母,小姐之类不会畏畏缩缩。也能大方应对。

因为她深知古代对女子的束缚,才早早的为她们三打算。

“丽华(大妮),丽萍(二妮),丽茹(三妮),还记得以前家里过的什么日子吗?”坐在摇晃的马车中,昭君问三位侄女。

“二姑,我记得。”丽茹年纪最小,性子也最活泼,一听二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