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这个茶饮料老铺的行动比我预想的快了很多,听刘明耀这么一说,还真有点措手不及的感觉。不过想想也是,人家都做了三十多年茶饮料了,看着这大把市场大好前景,凭什么不掺一脚?

至于顶新,大概是有样学样吧?最近两年方便面生意做得太得意了,有了点钱想烧烧看。

台商啊,优惠政策无数,经验也比我们丰富,确实不好对付……

我和张小桐商量了一下,决定分头行事,她去继续主持《绯红少年》的大局,我来给于春荣当狗头军师。虽说心里对人家已经成形的技术和团队有点怕,咱也不能不战而退,就算退也得是且战且退。

张小桐实在受不了总也找我不见的烦恼,逼着我配了一部手机。老子生平最不喜欢带手机,没想到现在却变成了赶在时代前头,在95年之前有了手机。这工作和接电话都像地下工作似的,我一到下课或放学就躲犄角旮旯偷偷打电话,好像建国初期的国民党特务一般。

顶新的行动度比统一快,以前在抢占方便面市场上它就是快了一步把统一打得抬不起头来,由于我把国内的茶饮料黄金期提前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弄的,居然也提前想到了应对策略,硬是推出了一种类似于冰红茶的饮料。

统一则稳扎稳打,把自己的绿茶牌子推出来,直接换了包装重新宣传。

正所谓各村的地道有各村的高招,既然有本事来抢市场,大家就都不是善茬子。幸好两家不是联手,不然我们一定会死的很惨。

我迅分析了一下双方的策略,在我的印象中,顶新喜欢搞时尚风格的宣传,这一套在国内现在吃的很开,大家都喜欢。统一的文化底蕴足够,然而国内大多数消费者不吃这套,所以他们最后走了价格战的路线。

我给于春荣支的第一招一点也不新鲜,正是降价。

降价是末等手段,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考虑。不过我们降的不是零售价,只降批价,也就是等于给零售商们更大的利润空间。我们需要把行销范围做得更大,在对方还没开始宣传和价格攻势之前让大家伙都记住我们的东西。

与此同时,我让于春荣随便找个什么不是本国国籍的人,注册个马甲公司来跟我们谈合作,把目前的饮料厂改头换面成假合资企业,以期取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优惠待遇。国内的民营企业在九十年代中期打不过外企除了缺乏战略性眼光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优惠政策不够多。

于春荣联系了一个海外展的老朋友,刘明耀在香港找了一个跟太阳电子合作关系密切的小公司,结果饮料厂变成了三资企业,门口竖几根旗杆,三国旗帜飘扬。我跟于春荣开玩笑:“得,都成殖民地了。”

于春荣看着门口的旗杆苦笑:“真他妈踌躇满志啊,那几个果农还要联系么?”

“联系,当然要联系,”我说,“把他们都拖下水,做高档纯果汁饮料,先在大城市搞搞试点。”

此次台商挥军国内市场让我深感到自己在商业情报搜集上的不足,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