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真儿抬起头, 哀伤地说:“皇上, 朝鲜王国此时正遭遇战火,想来是一场大灾难。臣妾想请皇上早日发兵救援朝鲜。”

朱允炆哄着女儿,转头对伊真儿说:“真妃,非是朕不愿意救援朝鲜,而是因为朝鲜国王李芳远并没有发来求援。大明虽是宗主国,也不便直接将军队派到藩属国境内。朕答应你,只要李芳远认真求援,朕下旨水师、辽东都司帮忙作战,如何?”

伊真儿没想到朱允炆答应得如此爽快,顿时高兴起来:“臣妾就知道皇上不会不管朝鲜王国。希望朝鲜国王赶紧写文书求援,这样就能少死些百姓。”

朱允炆看着伊真儿,她依旧是纯真善良,心怀悲悯。

只是,李芳远不会这么快求援,绝不会。

朱允炆很清楚李芳远的个性,他这辈子最推崇的人物不是朱允炆,也不是朱元璋,更不是他爹李成桂,而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芳远需要证明自己有李世民的才能,有李世民一样的勇猛无畏,他面对日本国入侵,在没有承受巨大折损,失去反击力量的时候,绝不会轻易开口向大明求援。

这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但他的军队似乎和他有点不一样。

万青林终于抵达京师,来不及休息,连忙入宫求见。

朱允炆将女儿交给伊真儿,笑着保证:“朕不会坐视朝鲜灭亡,水师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只等一声命令,不用担心。”

伊真儿微微行礼,安心离开。

朱允炆看着伊真儿离去的背影,脸上的笑意缓缓收敛:“传万青林。”

万青林匆匆入殿,呈报文书:“皇上,急报。”

朱允炆展开文书仔细看了看,对内侍说:“传徐辉祖、朱棣、李坚、铁铉,速来议事。”

内侍领命匆匆离开。

朱允炆看着万青林,面色凝重:“朝鲜溃败的是不是太快了一些?”

万青林苦笑:“确实出乎意料地快。”

朱允炆起身看向舆图,在最初济州岛送来情报时,只说全罗道、庆尚道水师没了,日本国正在倾力运输兵力。

这才多久时间,朝鲜很可能就要失去全罗道与庆尚道!

朝鲜军队干什么吃的,连阻滞都没阻滞下,直接让日本军士跑步前进的吗?

徐辉祖、朱棣等人很快来到武英殿。

朱允炆将文书让几人看过,严肃地说:“按照这个速度,朝鲜全境恐怕坚持不了两个月时间。辽东那里必须加强警备,东海水师的主力也不能继续停在天津港、琴岛了。”

李坚有些担忧:“皇上,济州岛港口无法容纳太多船只与军士,水师主力一旦离开天津港与琴岛,难有立足之地,除非提前进攻本州岛或其附属岛屿。”

朱允炆指着济州岛的位置:“水师带满后勤,暂时集结于济州岛附近。船无需靠岸,军士无需下船。”

李坚听闻,重重点头:“如此倒是节省了不少时间。”

朱棣捏着情报文书,皱眉问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