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璋气急之时, 一个士兵忽然闯进大厅:“启禀刺史, 兵部尚书贾诩求见!”

“不见!”刘璋怒吼一声,仿佛将所有的怒气全部发泄出来,那士兵一呆,应声领命,却听刘璋恍然道:“你说什么?谁来求见?”

那士兵又重复了一遍:“来人自称是天子麾下,兵部尚书贾诩!”

“贾诩?”刘璋大惊失色:“他来干什么?”他一言出口,颇觉得有失身份,忙正色道:“他可曾说明来意?”

那士兵摇摇头:“小的也问过,那贾诩却只是微笑不语,说是要当面见到大人才能说?”

“哦?”刘璋微微一愣,他明白在这个关键时刻贾诩的出现必然是为了某件重要事情,难道他是为江州而来?他想到此,眉目一扫,却不曾见到法正和张松,顿时醒悟,他二人不是已经随吴懿出征去了吗?一念至此,微微一叹,难道这诺大的一个益州除却此二人之外却没有可用之人了吗?

就在刘璋沉思之际,却见一人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小臣认为贾诩此刻前来必然是为江州战事!”

刘璋浓眉一轩,只见说话之人不过二十来岁,长得鼻正口方,模样竟也有几分威严,刘璋“咦”了一声,这说话之人不是别人,却正是自己刚刚从地方上调来的一名小吏叫做黄权,因为法正、张松俱都出征,刘璋觉得身边少了可用之人,便着令从地方上调职过来一批年轻官员,而这个黄权经人推荐也在其中,眼下却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见习主簿,如果他的表现能够令刘璋满意,那么留任成都却也不是问题!

刘璋原来根本不曾在意过这个小小的见习主簿,不过此刻却见这黄权所说与自己所想竟不谋而合,忙道:“何以见得?”

黄权也是正义直言之人,看着这一众官员面对益州困境皆无动于衷,早已怒不可歇,但是他在临来成都之前,他的上司曾千叮万嘱,说若要在成都站稳脚跟,必须多听少言,加上此时的黄权还十分年轻,因此一直闭口不言,直到说贾诩求见,这才忍无可忍道出自己的心声,却不知正是这一次才打开了他在益州的仕途,比之历史上却是早了好几年了!

黄权听刘璋疑问忙躬身道:“回禀主公,那刘备曾是天子麾下,任命为工部尚书,后来却公然背叛天子,险些兵夺许昌,试问天子岂能容他?所以小臣认为,此番贾诩前来,必然是为了刘备,要知道天子与刘备之间已结仇怨,若是让刘备占夺益州,他日曹操与刘备勾结,岂非将天子陷入腹背之中?”黄权说罢,目漏希冀之色,希望他的言论不会被刘璋一下子给拍死!

刘璋闻言,阴沉的脸上露出一丝生气,他上上下下将黄权打量一番,方才微微点了点头:“你的分析很有道理!”

刘璋的认可无疑是给了黄权莫大的勇气,他继续道:“而且小臣认为贾诩这次前来极有可能是想与我军达成联盟,共同对付刘备!”

“哦?”刘璋陷入沉思,黄权所言并非没有道理,若贾诩所来不是为了达成联军,他又怎么会千里迢迢来到成都呢?想到此,脸上露出一丝喜色,如果能够借刘协之力对付刘备,那岂非一件美事,只不过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就怕平定刘备之后,刘协的兵马不肯撤出益州,届时可就麻烦了!

众官员又岂会看不出刘璋脸上那一闪即逝的喜悦,仿佛扭准了一个升官发财的机会,几乎所有的官员在同一时刻开始提议,让刘协出力对付刘备,一时间,大厅变得沸腾起来,无数官员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其意也不过就是如何与贾诩讨价还价,如何利用刘协击败刘备等等,而这个时候黄权却反而沉默了!

刘璋顿时又沉下脸色,这些官员一听到刘协有可能出兵对付刘备,仿佛起死回生一般,哪里还有刚刚的沉寂?这些人,只要不让他们上阵杀敌,只要不会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阴谋诡计的算计别人却有一套,想到此,失望不已!转头却又看到一旁默然的黄权,不觉刮目相看,这个黄权却有些意思!

眼见大厅中叫嚣成一团,刘璋忽然大喝一声:“都住口!”他怒气未甘,这一声声嘶力竭,立刻压住在场诸人,使得大厅中顷刻间安静下来!忽听刘璋清了清喉:“黄权,本刺史现在就任命你为成都主簿,替我出迎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