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刘建业参加完冷餐会正准备离开军令部的时候吴处长在门口叫住了刘建业。

“仲良也许是我多虑了我觉得你今天有一些话并不应该说。”吴处长这位情报老手说道。

“我不是情报行当出身的如果有什么做的不周全的还望吴老师能够多多提点一二。”刘建业对于这位富有正义感的军中前辈有着一种自内心的崇敬。

“我不知道你是出于什么考虑但是现在的国际形势下最好不要过于刺激英法等列强。还有关于钢铁盟约的具体内容你是如何得到的?”吴处长先是提醒后是问。因为时差的原因即使能够得到钢铁盟约的内容也不可能这么快的就传回来再转到刘建业这样一个并不掌握中枢的人手里。

“我是从一个在日本人那里有特别渠道的朋友那里预先就知道的。日本6军一直主张加入这样的一个条约所以他们对这个条约十分关切预先就搞到了情报。”实际上刘建业是没有办法说出口。后世的网络这些资料很容易就可以查到。现在可不是那样的。

“我想我们第一处对这样的一个朋友会很有兴趣的。你能找机会介绍一下吗?”听说刘建业有这样的情报渠道吴处长自然是很有兴趣。

“这个朋友我也不是经常能见到他我也是由别的朋友介绍的。我记得他的名字叫做胡越明在香港刚办了一个以《二十世纪》为刊名的杂志。如果你们对他有兴趣的话可以派人到香港去找找他。”刘建业干脆把这个黑锅扔给了曾经长期在上海主持地下情报活动现在又到了香港的潘先生。胡越明是这位潘先生在香港期间所使用的化名。

“这位朋友可不可靠?”吴处长还想知道的更多一些。

“这一点敬请放心。这位朋友和日本人有联系只是出于工作需要本人绝对可靠的。”长期搞地下情报活动的人哪个不是久经考验的。

“可靠就好。你自便吧。”吴处长得到了重要的讯息连客气的招呼都不打了直接向楼梯走去。

没有多久时间在重庆的武官和情报圈子里面刘建业就有了一个不是很好的雅号“危言耸听者”。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刘建业只是无奈的耸了耸肩膀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表情。那些大鼻子的西方老外在看待日本这个民族的时候总是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而不是先研究一下日本的民族历史和性格所以他们就会在日本人最终动了太平洋战争的时候惊讶的高呼日本人一定是疯了。他们并不明白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是一个很复杂的矛盾集合体正像在二战结束以后一个美国人研究了好几年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以后写出的那本书的名字“菊花与刀”一样。用欧美的那种传统的思维去猜度日本这样一个随时可能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两面的民族的思想判断准确了才怪呢。

“虞薰昨天那个武官交流会议好像反响很热烈嘛?”留着整齐的仁丹胡子的杨中将靠在椅子上问着吴处长。

“朴园兄你就不要兜圈子了我知道你想问那个危言耸听者的事情。”吴处长本身在军事理论方面造诣很深又从事对日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