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吵着你额娘了,赶快去准备。用过早膳就该去上书房了。淑云,是不是被孩子们吵醒了。你昨天累了一天了,又睡得晚。再睡一会吧。”康熙赶走了包子们,又坐到床边柔声对淑云说道。

淑云揉了揉脸颊,坐起身来道:“不了,我还是起来照顾孩子们用膳吧,你是不是也要去上朝了。”

“朕还要等一会,今天没有大朝,只到乾清们去御门听政,辰初到那里就可以了。”康熙说着,又拿了件衣裳披在淑云身上。

康熙说的御门听政是他自己设立的一个制度。也就是说,皇帝亲自到皇宫乾清门,主持朝廷会议,聆听内阁及各部院大臣的奏报或奏言,进行议商,做出决断,发布谕旨,贯彻实行。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七月七日,14岁的康熙帝登临太和殿,昭告天下开始亲政。而御门听政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的。听政地点在内廷正门乾清门举行。时间是在春夏辰初(越早七点),秋冬辰正(越早八点)。要是事物繁多时,中午和晚上康熙也要进行御门听政。康熙终其一生,始终坚持,一直到最后。在这一点上,康熙是从未懈怠过的,即使去香雪海时,需要参加的大臣每天早上也是要按时过去的。而且这个制度一直被一代代的延续了下来,一直到清朝灭亡。

康熙之所以这么坚持也是因为吸取了明朝的教训。明朝太祖朱元璋时也亲理朝政,后来越来越懈怠,到万历时二十几年不上朝。朱元璋在定制度时就存在缺失。他没有把它定做皇帝必须参加,也没有规定必须每天举行。所以没有制度和祖宗家法约束,他的子孙后代也就不再遵守了。

都说认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淑云还是很欣赏康熙的勤奋和持之以恒的。

陪着老康和包子们用好了早膳。见时间还早,淑云就拉着老康亲自送包子们去上书房。

这还是淑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送孩子们上学。以前在香雪海时,幼儿园和淑云的院子只有几步路。等淑云刚走出门口,好动的包子们就已经蹦蹦跳跳的到了幼儿园。淑云只能来得及看一眼包子们朝自己挥动着,表示再见的小手。

前世早上出门时,总能碰到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或步行,或骑车,或开车,在学校门口一个个殷殷的嘱咐着,那些小朋友或是不耐烦的跑走了,或是甜甜的说着:“妈妈再见,爸爸再见。”

看到这样的一幕幕,淑云总是会心一笑。现在总算是体验到那种感觉了。那是一种满足,一种平淡的幸福和快乐。

包子们也是第一次被阿玛和额娘送来上学,平常都是只有奴才们跟着的,而他们也没见过其他的哪个兄弟由妃子亲自送来。所以包子们一路上都感到很高兴,很开心,也很骄傲。

到了上书房之后,包子们挥舞着小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的跟淑云和康熙说着再见。

直到看着孩子们消失在门里,淑云这才转过头来,又带着一起跟来送哥哥姐姐们的圆圆和泡泡送康熙上朝。

过了乾清门就是前朝了,后妃是不能随便过去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