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影响力绝对不可小看。

而当时全盛时期的香港电影几乎是几星期就能拍完一部,这么恐怖的速度出产的香港影片的数量也绝对是一个多到夸张的数字,这么夸张的数量的影片,当然不是香港那个只有几百万人的地方可以消化的干净的,其中除了日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倾销到东南亚了,而东南亚本来就不强的本土电影业也是在香港影片的洪流之下被冲的七零八落。

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什么起色,虽然现在香港电影势弱,但是这一块也一直是华语影片的保留地之一。

这些地方不仅仅是可以放大片过去,就连一些亏本的,在国内卖不动的片子一样可以再那边倾销,顺便把他们原本就不强的本土电影业给碾成碎片。

想到这里,所有人都不郁闷了,虽然说看到《秦时明月》那么可怕的票房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但是这票房都已经出来了,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基本上也就只有接受的分了,现在更重要的是跟着《秦时明月》在亚洲掀起一阵旋风的时候悄悄跟紧。

要说别的不多,但是他们手上的烂片那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基本上在国内叫得上名号的片子基本上都贱卖到了东南亚了,那时候国内的公司是没探清楚虚实,但是这次跟在《秦时明月》的后面,扫倒一大片票房的时候,也摸清了东南亚本地电影的一些虚实,基本上就是差,就是烂,大多数还不如他们手上的烂片呢。

那时候烂片哪里好意思出手卖啊,但是这时候已经不管那么多了,趁着东南亚那边掀起华语电影热潮的时候,一并甩卖出去,虽然价格不高,也远远不能和那些国内叫得上号的片子相比,但是胜在数量大啊,这么上百部的电影一口气的冲进去,顿时是吧整个东南亚的市场给塞了个满满当当。

很多公司发现,不但把亏损的投资给赚回来了,甚至还有不小的盈余,顿时是大为兴奋,感谢天感谢地,就好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兴奋。

以前都忽略掉了东南亚这块绝好的电影倾销市场,毕竟那时候觉得,东南亚的经济的确不怎么发达,电影市场也偏小,但是一来那里国家多啊,二来,即便再小,对于那些电影公司来说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全部票房市场加起来几乎比得上大半个华语地区的票房市场了,这么大一块蛋糕,想想他们就够兴奋的了,以后肯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倾销。

随着《秦时明月》在全亚洲的热映,整个亚洲地区都掀起了一阵中国风,一如汪正飞之前那张完全的中国风的专辑,这次《秦时明月》也是完全的中国的风格,叙述的是中国古时候的故事,人物完全的中国画化,背景中国化,四处可见纯粹的中国风,这样纯粹的中国风绝对是少见的,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古时候的印象还在清朝时候的样子,戴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女子也是一身旗袍,以为这个就是中国了,却不知道,那不过是中国历史中糟粕的部分罢了,却没有真正领会到真正的中国文化的精髓。

而对于很多东亚地区的年轻人来说,对于这种的中国文化还是非常新鲜的,他们根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