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抢钱的好时候,只要能拍就有钱赚,这种大好时机再不抓紧,像许镇涛那样砸上亿港币去拍电影,那不是脑壳被烧坏了吗?有一亿的资金还拍什么电影,不如转行炒房子炒股票去来钱更快一点。的确,在90年代初期的香港,房地产和股票的涨幅和2005年之后的内地有的一拼,只为了赚钱的话,资金足够的情形下不如炒房炒股。

不管是被赞扬也好,被批评也罢,廖一森都没有出来反驳,只是在明报上发了一个声明,言及自己只是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谁是谁非时间一到自见分晓。

银河电影公司的总经理高悬免战牌,可对香港电影未来的讨论却依旧没有平息。90年代的香港电影是全体香港人的骄傲,现在忽然有人跳出来说他们的骄傲即将死亡,这种反响自然巨大无比。更让人们害怕的是,这种论调是有事实作为根据的,并不算是为了吸引眼球的假话,这种情况下风暴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电影圈人士纷纷跳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一副热闹景象。只是在这番热闹中,该怎么拍还是怎么拍,没有哪个冤大头愿意向银河电影公司效仿。

\年8月13日,对安然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杀青了。说起杀青这个词,也许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一部作品完结要称之为杀青,这还要追溯到一两千年前。

“杀青”一词源于先秦时代。那时的书大都用竹简制成。先在简刻字,接着在它们一边打孔,然后用丝绳或牛皮带编联起来,形成了形状像“册”字的书,又因为竹竿的表面有一层竹青,含有油水成份不易刻字,而且竹容易被虫蛀,所以古人就想出了火烤的办法,把竹简放到火上炙烤。经过火烤处理的竹简刻字方便且防虫蛀所以火烤是竹简制作的重要工序。当时人们把这个工序叫做“杀青”,也叫“汗青”。

到后来有了笔,于是简牍上的字可以不用刀刻而用笔写了。那时候人们写文章,常常用毛笔把初稿写在竹青上,因为竹青光滑,要修改只须擦去就行了。等初稿改定之后,人们就削去竹青,把定稿写在竹白上。这一道手续也叫“杀青”。“杀青”意味着定稿,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定稿称为“杀青”。

所有的镜头都已经拍完,后期制作安然没有放在香港,而是交给了派拉蒙的制作团队。这倒不是男孩信不过香港电影人的制作功底,而是因为这部电影如果要取得好的票房,必须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如果用东方式的手法去剪辑的话,也许无法获得像原作一样的好成绩。

安然在拍摄这部电影前后的想法彻底转变了,在之前他只是抱着一种好玩的心态去做这件事,至于电影的盈亏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而现在的他,把每一分钱都看得很重,因为这每一分钱都会影响到他准备进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