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五郡,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度田和授田,始作俑者刘协,坐在亭子的石凳上,望着美丽的风景,可心里的紧张,一丝一毫都没有放下。

因为前几日,那个真实的梦境,那种透体的寒意,让他久久难以轻松下来。

荀攸过假山,踏雪湖而入亭,便看到一脸愁闷的天子,连忙上前请道:“陛下,唤微臣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坐!”天子指着对面的小石凳,让少府令荀攸不必拘泥于礼节:“朕心中有些疑惑,还请公达一解。”

“臣尽力而为~~~”

荀攸也不矫情,一个拱手而入座,同时包起袖口,袖子里面一个圆圆鼓鼓的东西让刘协有些好奇。

可是眼前荀攸一脸的神神秘秘,便让刘协打消了问下去的**。

收起好奇心,天子长叹一声,心中凝结的郁结之气没有得到分毫消散:“公达你来分析下,此次关中的度田和授田,对于朕的利弊。”

“诺!”

荀攸正襟危坐,神情庄重严肃,郑重其事地道:“此事在臣看来,有利也有弊。但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

“第一利,陛下行度田策,击碎了关中世家豪强的反抗力量,同时又授田百亩给关中千万汉室子民。这样一来,关中世家的力量便得到极大的消弱,而陛下又将会拥有一千多万百姓的爱戴,那么在关中大地上,陛下的声威将会无人可及!”

顿了顿,荀攸继续言道:“目前少府钱粮虽然充足,可是一旦发生大战,也撑不了几年。而度田令。则是将世家豪强隐藏的大量田地揪出,授田令又让每家每户有田可耕,如此税收必然会大大增加。”

“就像陛下一直所说的,自耕农才是大汉强盛的根基,他们是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而汉民们有田有地。大汉才能长久的安稳,如此才会形成国富民强的局面。”

恭敬接下天子递过来的茶水,荀攸不再像一开始那样的牛饮,反而轻轻一吹,吖了一口后,便道:“这便是第二利了。”

“而这第三利,便是可以迅速拉拢各州郡的寒门官员。”

“纵然各地世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而势力强大,但寒门的力量。陛下也不可小视。比如威武郡的马腾,徐州的陶谦等等,这些都是陛下可以拉拢的对象。”

端起茶盏,荀攸再次轻吖了一口,然后在天子希冀的目光下,接着说道:“关中大度田的弊端,当然也是显而易见。”

“度田令,必然会吓得各地世家惶惶不安。甚至会让某些诸侯有机可乘,趁势发展壮大。比如袁绍、袁术等辈。”

“微臣觉得,这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不错!是没有可惜的!”刘协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地一笑,像是水面上的一道涟漪迅速划过唇角,又在眼睛里凝聚成两点火星,转瞬消失在眼波深处。

从黄巾之乱平定到今天,便宜老爹有两大乱国之举。一是开州牧制度,二则下令各郡可以自行召集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