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来自小城市一个普通家庭,高考发挥不好,上的是二本。

一上大学,他便立下目标,要考上名校的研究生,让自己的简历在学历上好看一些。

他努力学习,如愿以偿上了名校硕士,读的还是数学专业。

因为高考的那次失利,对未来的发展道路,刘力一直都不太乐观,总担心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于是拼命地学啊学啊,硕士毕业之后,又申请了博士。

那时,学数学的人,就业面都比较窄,水平高的,都去了研究机构做学术性理论研究;一般的呢,就是到学校做老师,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人才。

刘力虽然数学很好,但骨子里并非那种传说中的数学家的模样,对着几道数学题目就很兴奋,执着地做起研究来,可以持续热情不减,甚至不吃不喝。

他一直想象着,自己的未来道路呢,就是回家乡找一所还过得去的大专院校,当一名数学老师,安安稳稳的,娶妻生子,静静度过一生。

可是,这段博士的经历日后竟然成为了他职业发展的分水岭。

因为博士研究的方向是数据分析,和海量的数据打交道是家常便饭,刘力也经常跟着导师做一些大数据挖掘的项目。

而这几年,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普及起来,像电商、搜索、物流、图像识别、安防、通信、金融等热门领域,每天都产生着海量数据,是数据分析和研究的好平台,而且对数据的进一步整理、清洗、解构、挖掘,进而得出更多商业价值,是每个平台,都迫切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大数据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基础,很多公司都把数据作为战略级重点,做了大量投入和认真布局,期待在下一轮竞争中,能「得数据,得天下」;而其中,数据分析呢,又是关键技术。

各大平台,人才的缺口非常大,都纷纷高薪聘请专业人才,数学大牛出生的数据挖掘专家更是供不应求。

有次,跟一家电商大厂合作完一个重大数据分析项目后,他睡不着觉了。

因为跟他一起合作项目的对方公司的一个博士,无意中告诉他,自己加入公司也就两年,去年的年薪总收入差不多是700K。而自己上个月,刚刚会了趟老家,参加了那里一家大专院校的博士研究员职位的竞聘,薪水栏里写的是年薪7万。十倍的差距让他如何能睡得着?

第二天,经师兄介绍,他来找到了我们。

还好,刘力的导师也很开明,鼓励刘力勇敢地尝试一下新兴行业的机会,不要急着把自己的人生定格在单纯的学校里。

而自己亲爱的母亲,已经在老家小城,为他看好了一套房子,还有几场相亲等着他早点回家。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

「尝试投一下简历,参加几个面试,你又有什么损失呢?」

这些问题,对混迹职场多年的人看来,肯定都是非常浅显的逻辑,但在刘力那儿,却成了比高等数学还复杂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