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了吧。

难道说,我们这些人的前程命运,就是寄托在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甘薯上面?!

过了一会儿,还是张臣最先反应过来。

他见杨振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连忙接过话头问道:“那,都督这里,可是已经胸有成竹?难道说,这个事情,却要着落在这个洪承撰的身上不成?!”

“呵呵,虽不中,亦不远矣!”

杨振还没找到洪承撰细谈过这个事情,所以眼下当然还不能把话说死。

但是,不管这个洪承撰知不知道甘薯这个东西,这次去过宁远城以后,杨振都打算尽快派人南下,往福建去,去寻找甘薯,去求购甘薯了。

杨振说完了话,看着将信将疑的张臣等人,也没有再做过多的解释,随后扬鞭策马,赶回总兵府去了。

对于甘薯的事情,他也不能说得太多,一旦说多了,必然不能自圆其说。

杨振生在辽东,基本上也是长在辽东,他的人生轨迹,基本上也是局限在辽西、东江以及宣府、蓟州这几个地方。

他的这个人生轨迹,与其部下许多将领的人生轨迹,是高度重合的。

如果连张臣这种见多识广的人物,都没见过甘薯这种东西,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什么甘薯之名,你杨振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一点,让杨振不敢多说。

与此相应的是,张臣他们几个竟然也没人敢张口问这个问题。

毕竟杨振这次进了京师以后,可是得蒙天子两次召见过的,而且据说第二次,是单独召见。

紫禁城内,皇帝身边,又有什么稀罕之物没有呢,又有什么神奇之物没有呢,或许金海伯就是在那里见过吃过呢?

崇祯十三年正月初十的一大早,杨振吃罢早饭,叫张臣留在松山城代理行使协理营务处的职责,准备移防事宜,而他自己则领着沈永忠、许廷选,还有杨占鳌率领的一哨火枪手,离了松山城。

他们如约会合了从锦州归来的洪承撰一行,以及同样领命前往宁远议事的锦义伯祖大寿一行,并作一路,南下去了。

锦义伯祖大寿与杨振已经在私底下见过面了,对杨振移防以后辽西防务的安排,已经心里有数了。

所以见了杨振,只与他寒暄见礼,相敬如宾,当着洪承撰的面儿,并不多说一句话。

至于洪承撰又见了杨振,虽只是第二次见面,但却比第一次亲热多了,就像是老友重逢一般。

比起对待锦义伯祖大寿来说,明显多了一份热络劲儿。

由此可见,洪承撰一行在锦州城内,或许并没有能得到他在杨振这里所得到的那种尊重和礼遇。

当然了,祖大寿久镇辽东,堂堂征辽将军锦义伯,也的确没有必要对洪承撰这样一个督师府的私幕行人过分礼遇。

对他来说,他能够对洪承撰以礼相待,并且能够在领命的次日启程南下,已经很给新任的这个蓟辽督师面子了。

当日中午,一行人在连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