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与美国的侦察卫星先后拍下了艘艘战舰在其他战舰地掩护下、带伤返航的照片。

似乎为了保住面子, 朴太玄立即宣布, 韩国将动大规模作战行动,歼灭日本舰队。

韩国总统摆了一次“乌龙”,但是对这场短暂的冲突来说,2遭到重创的战舰已经丧失作战能力,与被击沉没有多大区别。

事后证明,“赤城”号与“利根”号都差点被击沉,韩国潜艇缺的只是一点点运气。

“赤城”号的中雷点在第2311号龙骨附近,也就是靠近舰尾地方。因为设计上存在缺陷,所以1条鱼雷就差点炸断“赤城”号的推进轴。虽然“赤城”号配备了辅助电力推进系统,即便所有主推进轴都被炸断,仍然能够以2节地度返航,但是当时还有第二条鱼雷正在射向“赤城”号,最终差点命中“赤城”号,如果主推进轴全部被炸断,“赤城”号将在劫难逃。

返航途中,“赤城”号就使用了辅助电力推进系统。

“赤城”号的问题不仅仅是推进系统,因为数十年没有设计过航母,动乱时期大批日本造船工程师与技术人员流亡海外,所以在设计“赤城”号地时候,日本不得不“白手起家”,除了电磁弹射器等从美国引进的技术之外,几乎所有工作都得从头做起。

与一般地战舰相比,排水量多吨的中型航母复杂得多。

设计舰体水密结构的时候,日本工程师为了将排水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不得不采用了很多“巧办法”。事实证明,在战舰生存能力上,没有”可寻,一分钱一分货,“偷工减料”最终会产后果。

不说别的,美国数十年来,多次提出展小型航母,最终都放弃了,至今仍然在建造排水量1吨以上的级航母;在大幅度缩减航母舰载机规模的时候,美国仍然没有降低航母的排水量,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航母的生存能力。

因为水密结构上的缺陷,中雷后数小时,“赤城”号的进水量过了。

为了减轻重量,除了让航母上的舰载机全部飞回6上机场之外,“赤城”号的舰长还先后将航母上的弹药抛入海中或转移到赶来接应的补给舰上,命令排空航空煤油舱,尽一切可能提高航母的储备浮力。

随着尾部进水量增加,为了保持纵向平衡,舰长不得不下令向前端压载舱注水。

为了减轻排水量,除了动用“赤城”号自备的抽水机之外,还从伴随护航的战舰上送来了几台抽水机,利用其他战舰提供的电力抽出舰体内的海水。

“赤城”号回到敦贺海军基地时,飞行甲板距离水面不到5米!

完全可以说,“赤城”号拣回了一条小命。

对一艘排水量多吨的中型航母来说,“赤城”号的生存性能确实非常糟糕。7年前的第四次印巴战争中,印度海军2~中型航母的“表现”都远远过了“赤城”号,没有被1条鱼雷击沉。

毫无疑问,“赤城”号的实际生存能力远没有达到日本防卫省的设计指标。

返回敦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