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如果共和国能够更加积极一些, 比如像当初帮助巴基斯坦那样。在战争期间为伊朗提供更多的援助, 伊朗战争就不会持续好几年,伊朗的损失就要小得多,美国付出的代价也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伊朗战争的最终结果不是美国从伊朗撤军,而是伊朗成为中东霸主。

这种想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伊朗在外交政策上更加倾向于与俄罗斯。

别的不说,伊朗战争结束后,伊朗当局除了按照在战争期间与共奉国达成的协议、将部分油田的开采权转让给共和国的石油企业之外,并没给予共和国石油企业更多的优惠,甚至在战后提高了油田的国有化率,并且通过退出欧佩克,与俄罗斯、委内瑞拉、利比亚导叙利亚组建“石油天然气输出国集团”的方式,与欧佩克争夺能源定价权,最终导致两大能源集团对立的局面。

毫无疑问,这是共和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事实上,欧佩克的主导者为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集团,而新成立的能源集团的主导者为俄罗斯。因为欧佩克主要输出石油,而能源集团主要输出天然气,所以两大集团等于主宰了国际化石能源市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体系中没有共和国的席位,也就是说,共和国没有言权。没有定价权。在此之前,共和国一方面加快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开力度,另外一方面通过“国家间议价”的方式获取能源的定价权,并且借助毖年爆的全球金融危机取得了一些成就。随着能源集团成立,共和国的所有成就都付之东流。虽然能源集团的最大推手是俄罗斯,但是伊朗在其中挥的作用不可小看,要知道,在能源集团先控制的天然气出口定价权中,伊朗是世界上第二大天然气出口国,而且也是共和国的第二大天

可以说,能源集团对共和国造成的影响远远过其他任何一个国际。

因为主要的能源定价权掌握在其他国家的手中,所以共和国不得不横下一条心,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了新能源上,也就是后来的可控聚变核电站。受此影响。从四年开始,共和国每年投入新能源开、以及与新能源推广普及相关的基础建设的费用以万亿计算。如果不是别无他途,可控聚变核电站也不可能在引世纪力年代正式投入使用,更不可能使共和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绝对的领先优势。

除了技术,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共和国的基本战略。

在此之前,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同盟倾向非常明显。虽然两国领导人心里都有数,两个相邻的、都有野心的大国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盟友,加上两国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任何程度的合作都是暂时的利益合作,而不是长远的军事政治同盟,但是在半岛战争之前,也就是共和国不得不正面美国的挑战之前。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更像是准军事同盟,即在利益攸关的国际问题上,两国的态度与策略基本一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让美国在引世纪次尝到败绩的伊朗战争。

在此之后,共和国与俄罗斯不但没有同盟的可能性,没成为敌人就是万幸的了。事实上。如果不是幕卷全球的大萧条,让以美国为的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