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好说的呢?包括六部九卿, 几乎所有在场官员都在锦衣卫的册子上签名留念。因为情绪都很jī动, 大家的签名都很大条足足用去了三大本,才算是记录完毕。

皮球又踢回皇帝那里,看着那足足三本,几乎就是京官huā名册的记录,万历皇帝懵了,怎么会这样呢?不应该这样啊!这些臣子为什么不害怕朕?为什么朕越厉害他们的反抗也就越jī烈呢?

万历双手撑在城墙上,脸上身上都冷汗津津。到底是法不责众,还是把在册官员都抓起来哪怕对于冲动而不计后果十六岁的少年,都是不难做出的抉择总不能把朝廷官员都抓起来那国家怎么办?

国人怎么看自己?史书上又会如何评价?只要稍稍冷静一下,万历就明白此刻不能蛮干,但具体该怎么办,不是他能想清楚的最终万历没有下令抓人,而是两眼直直的看着受刑的四人包扎完毕,被抬上担架,在百官的簇拥下离开了长安街……

因为圣旨有令,行刑完毕后立即离京。所以一大早,锦衣卫便到四人家中,催促他们收拾行装,然后把他们赶到左安门外等候,一欺行刑完毕,便接着他们四个上路。

虽然不在行刑现场,但因为万历不让受刑的人戴嚼子,所以里面的动静,一干家属听得清清楚楚,先是听着四人挨打的哀嚎,后是听到百官嚎丧,直以为自家老爷是被打死了,四人的家属嚎啕大哭,甚至有人直接昏厥过去。

一看到四人被抬出来,家属们赶紧围上去,看看自家的老爷是否还活着,不行中的万幸,四个人都还喘气,被李时珍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四个人一个都没死,这是百官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他们亲眼目睹了行刑的过程,那么恐怖的棒子,足以开碑裂石了,怎么四个壮汉轮流打,却连个人都打不死?有明白人便小声说出了“真相,原来那些行刑的锦衣卫,包括那个司刑千户,昨日都得了贿略。翰林院和刑部的官员凑了一大笔银子,人上托人保上托保找到他们,央求他们今日手下留情。

锦衣卫狮子大开口,要了双份的贿略,才答应留他们四人一条命。

不然,若是行刑的人使坏,不用刻意加力,十杖之内就可以把骨头敲碎,三十杖内足以毙命。若是用尽全力去打,就算是一身横练的铁汉子,也撑不过三十杖,就得一命呜呼。

所以四人侥幸不死,并非运气原因,而是技术原因。要知道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被抓来执行廷杖的,每个行刑手都要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得达到想让人活就死不了,想让人死就活不了,想让人残就再也站不起来的地步,才能吃这碗饭。

比如这次,他们表面上把棍子举得高高,挥下奔也十分猛烈,但在快要着身受的一刹那,他们手腕一硬,把灌入刑杖的劲往回收了许多。而且,下杖的地方也很讲究,专找肉厚处击打,要命的关节处则尽数避开,这才让四人捡了条命当然也只是比死人多口气,毕竟那带有铁刺的檀木杖威力太大了,况且不把他们屁股和大tuǐ上的肉打得稀烂,怎么跟皇帝交差?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