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活动果然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即便只是几个小小的政策,今年过年都明显更加热闹,不知日后又该是何种风光。

百姓过得热闹,李世民也开心,高产粮种越推越广,大唐粮食产量又上一个台阶,即便税赋一再降低,粮仓还是满得快要溢出来,还是卖了一大批给属国才能勉强放下。

是的,属国又来买粮食了。

当初高价从大唐买了一批粮种,只是带回去后,不知是不是适应不了当地的气候,产量大大降低,虽然还是比本土粮种产量高,但远远达不到他们的预期,更不能短时间内覆盖百姓所需,无奈之下,只能向大唐买粮。

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差点当着使臣的面笑出声,好在他表情管理到位,装着很遗憾的样子把前几年的陈粮通通清空,含泪赚了一大笔。

这哪里是属国,分明是银库!

李世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发展对外商贸,去属国大赚特赚了。

不过他不知道事不能急,还是得从大唐内部先开始。

过完年,李世民对李承乾和长孙氏提出一件事,他想让李承乾在今年举行冠礼。

李承乾眼睛一亮:“我也要加冠了吗?”

他知道冠礼,冠礼也就是及冠礼,与女子的及笄礼相似,代表男子长大成人,可以娶妻生子、当家主事了。杜构前些日子刚办过冠礼,李承乾送了礼物,还去凑了个热闹呢。

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自己了,他兴奋地问:“那我以后也是大人了吗?”

李世民哈哈大笑:“那是自然,以后你就可以为阿耶分忧了。”

长孙氏脸色却不太好看,上下打量李世民,担忧地问:“可是二郎身子不爽?”

不怪她这么想,男子加冠一般在二十左右,也有提前的,大多是情况特殊,需要提前承担责任、顶立门户。

比如汉时的景帝和武帝,因为景帝缠绵病榻,所以提前给十六岁的武帝举行冠礼,以便他能顺利即位。

李承乾今年虚岁才十二岁,突然就要加冠,很难不往李世民的身体上想。

莫非查出身患重疾,病入膏肓,要赶紧给儿子铺路?

长孙氏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李承乾不明所以,但见阿娘这个样子,自己也着急起来,一边问李世民生了什么病,一边支付积分让七十八郎扫描。

李世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连忙道:“我身体很好,没有生病。”

长孙氏:“果真吗?”

李世民:“果真果真!”

李承乾也得到了七十八郎给的扫描结果,确定李世民只是有些小毛病,没有大问题,这才放下心来。

揉着发红的眼睛抱怨道:“都怪阿耶,吓唬阿娘和我。”

虽然他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说到加冠,阿娘会联想到阿耶的身体,但是不重要,阿娘肯定没有错,错的自然是阿耶。

李世民讪讪道:“是我的错,让观音婢和承乾误会了。我只是想着承乾也有十二岁了,早日加冠,也好早日替我分忧。”

李承乾这才明白李世民在打什么主意,瞪圆了眼睛抗议:“我都已经在帮你处理朝政了,而且我还要上学呢,没有那么多时间!”

李世民瞥他一眼,不屑道:“就你现在处理的那点朝政,也好意思说帮我?”

李承乾:“……”

李世民:“我已经问过陆德明了,你学习进度很快,稍微放缓一些也无妨。你是太子,不是靠功名搏出路的书生,读书固然要紧,学会处理政事也要紧,等你及冠了,阿耶就正式授你一个官职好好历练历练。”

李承乾小脸苦成一团,他学得再快,也禁不住要学两样啊。

前些日子他刚通过物化生中学阶段考核,现在开始学大学阶段,难度指数级飙升,李承乾学起来都有些吃力。

时间本来就不够,还要分出一些给朝政,李承乾不乐意。

他撇撇嘴:“阿耶你身体康健,还能活很久很久呢,大唐有你治理就行了,我那么早历练干什么。”

李世民:“……”

话是好话,就是听起来有点别扭。

他发出狼外婆式诱哄:“行过冠礼就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哦。”

李承乾:有亿点点心动。

长孙氏微笑道:“承乾还是小了些,只怕担不起这份重担,不若过上两年再让他替二郎分忧吧。”

“那你可就小看承乾了,咱们的儿子聪明着呢,又是神仙转世,远非寻常人可比。你放心,我会循序渐进,一开始先给他简单差事,再安排几个人从旁协助着,想来也就无事了。”

李世民拉着长孙氏的手道:“他已经十二岁了,也该正经学起来,日后若有万一,才不会手忙脚乱。”

“胡说什么呢!”长孙氏嗔怪道,沉吟片刻后说,“既然二郎这么说,妾自然没有什么担心的。只是不知二郎打算将冠礼放在什么时候?”

李世民毫不犹豫回答:“自然是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的确是好日子,二郎替承乾费心了。”长孙氏先是夸了一句,然后说,“只是二月正值春耕,二郎难免操劳,承乾的冠礼不若往后挪一挪吧。”

李世民不太乐意。

二月行冠礼本就是俗成的规矩,二月二更是一等一的好日子,以后都没有这样合适的吉日了。

再说大唐以农耕为主,一年十二个月,有八九个月都属于农忙时期,难道要把承乾的冠礼推到冬天吗?

额……好像也不是不行。

李世民暗自盘算,虽然大家都喜欢二月行冠,但也不是必须如此,其他月份找个好日子也可以。虽然没有二月二吉利,但不是李世民飘,他儿子都是神仙转世了,还在乎这一点点意头上的差距吗?

相较之下,避开农时行冠礼好处多多,别的不说,只李承乾在民间的声望就会再提一大截。

自然,皇室也是如此。

想明白后,李世民点头道:“那就依你的,改日我让太史局再看看,挑个农闲的好日子为承乾举行冠礼。”

李承乾有点小小的失望,他还挺想当大人的,但是只有一点点,毕竟成了大人就要帮阿耶干很多活,他就忙不过来了。

长孙氏却是真真切切松了口气。

李世民前朝还有事,陪妻儿说了会儿话就离开了。

长孙氏拿着本书,半天没有翻过一页。

李承乾在她旁边练字,见长孙氏心事重重,回想刚才发生的事,好奇道:“阿娘不希望我加冠吗?”

长孙氏回过神,看着逐渐长大的儿子,秀美的眉目笼起几分愁绪。

她的确不希望李承乾这么早加冠。

表面上看,提前加冠是件好事,这代表李世民看重李承乾,太子之位将会更加稳固。

但从长远来看,过早插手朝政也就是过早分走李世民的权柄,现在李世民不介意,但是以后呢?

古往今来,前期宠爱万千,后期备受忌惮,最终结局凄凉的太子还少吗?

按照长孙氏的想法,李承乾现在就很好。先帮着处理一点琐碎小事,主要目的是学习锻炼,对帝王权利没有什么影响。等他再长大一点,李世民年纪也见长,再一点点深入接触朝政。

一个年富力强、自己能力出众、身后还有势力支持,几近完美、随时能取代自己的储君,和一个年轻但稚嫩,虽然聪慧但缺乏经验,还需要依靠自己的储君,对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的君主来说差异是巨大的。

有些时候,走得慢才能走得稳。

但李世民显然不这么想,可能是对未来的自己有信心,不认为他会忌惮太子,可能是希望储君能早日独当一面,国家后继有人,他也算了了一桩心事,也可能只是单纯看重李承乾,迫不及待想要培养他。

不管怎么说,李世民已经做了这个决定,长孙氏一时也没有办法。

长孙氏没把这些思虑告诉李承乾,他年纪还小,只要做一个好儿子好太子即可,如果因为她的话移了性情,反而和李世民生疏就不好了。

好在冠礼挪到了冬天,她还有时间思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