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们没想到在千年后,华夏的人们居然不再用阴历,而改用了西方的公历。

但是这事儿好像也没法说,毕竟听上去好像公历的确是更准一点。

但或多或少,心里还是有着不适感。

尤其是帝王们联想到自己给那些藩属国颁发历法的情景,不适感就更加强烈了。

“不就是太阳历吗?”刘彻抬起头,问落下闳:“落下闳,若是新修历法,可不可以用太阳历?”

落下闳快速的想了一下,基础的数据有了,方法也有了,天体是怎么运行的也有了,剩下的就是观测和计算了,并不难。

他立刻点头:“自然可以。”

一十四节气本来就是太阳历。

刘彻一指天幕:“那就出一版太阳历,再出一版阴历,看看到底哪个最准。免得到了千年后,连祖宗的历法都保不住!”

也不知道后世那个朝代的皇帝们都是怎么当的!

落下闳急忙应是。

而接到类似诏令和指示的天文学家,绝不止他一个。

没有朝廷后援,仅凭自己就制定出《大明历》的祖冲之也抚了抚须:“正好现在闲着,那就再制一版太阳历吧。”

也有人,在之后留意起了仙画上小童们叫卖的报纸。

唐朝的魏征、宋朝的苏轼等,都眸色微闪,这看上去倒是个不错的东西!

......

【咱们新中国成立后,因为要考虑到民众这些年的习惯,以及和世界接轨,也采用的是公历纪元,但不废除农历,两历并行。】

【UP主个人对公历没有什么意见,因为的确可以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唯一的不满就是,公历的开端居然是所谓的耶稣的诞生年!】

【但这也没办法,谁让人家就是教皇下令修的历呢,那当然按照他的神来。】

【可能有人要问,这么说的话是因为太阳历更加准吗?太阳历就挑不出什么缺陷了吗?】

【可以这么回答,太阳历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因为农业活动肯定是要根据太阳周期来的嘛。咱们的一十四节气本质上就是太阳历。】

一群小朋友在课堂上摇头晃脑的跟着老师唱一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

天幕下,小孩子惊喜的道:“他们也在唱节气歌。”

大人们含笑的点头。

忽然就觉得即使跨越千年,历法已变,但彼此之间依然有着紧密的联系。

有懵懂的少年问自己的长辈:“为什么太阳历可以更好的指导生产?”

长辈在他头上敲了一记,没好气的道:“不知道太阳的长短和冷热,怎么种地?我看你现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改明儿给我去农庄住一段时间,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