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再分管其他部门的工作,每个人都有对各个事务发表处理意见的权力。

首辅最后拍板定夺,如果意见不一致,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也就是说,七个人,有四个人同意,这件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七个人对于每天的奏折都可以进行处理,但必须经过首辅的蓝笔批注才可以颁行全国。重大事情则必须经过朕的朱笔御批,比如军队人事任命,各地和京中超过五品官员的升迁任免、财务钱粮超过两万两的支取、进账,税种的改革和税率的制定等。详细细则,朕会稍后发给理政处。”

梁嘉仿照明朝内阁制,但可不会把明朝内阁一些限制皇权的措施拿过来用,那是他傻缺了。理政处是为他服务的,是为了解决他在处理政事上的不足,而不是为了限制他的权力的。

因为有人进入理政处处理朝政,很多衙门出现了空缺,这个人选的拟定梁嘉就不亲自参与了,留给新的理政处去处理,他最后把关就行。

理政处的改革暂且到这里,梁嘉随后发了三道圣旨。

一道是给葛明轩的,封葛明轩为义南伯,暂且不入理政处,暂代山东巡抚,全力赈灾,原山东巡抚赈灾不力押解进京候审。

第二道圣旨发给平南伯徐英赫等几个统兵在外的武将,让徐英赫和他们一起进京述职。

第三道圣旨的内容就比较多了,封赏功臣,抚恤牺牲将士。就比如这一次京城各部衙门中的人员,有上千个获得银两赏赐,有十几个获得了升官的奖赏。这些本来一辈子都会是衙门小吏的他们,一下子翻身成了官员。

凌王虽然在这次平叛中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他的这种表现是一种忠君爱国的象征,梁嘉当然要给与重重的奖赏。官位到顶了,但金银财宝能赏的,梁嘉赏了一大堆。

按照惯例,这种大事请发出圣旨,是需要理政处那边蓝笔加批的。可是今天梁嘉这三道圣旨,理政处一干新任大臣没有一个出声说不合法的。

前一段时间,梁嘉发出的圣旨他们每次大朝会上都会哔哔一番,今天竟然集体沉默了。

梁嘉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便宣布退朝。

新任理政处六位大臣,包括新任首辅郑叶川一起来到了办公地点。皇上说了,不具体分管事务,那么办公就只能集中在一起,才有可能互相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然后整合成最后的决定。

七位理政大臣,理政处的文员还需要增加,这些也是个关键位置,还需要仔细选拔。各部门在这次叛乱中死去的官员的抚恤、家属的慰问、职位的更迭都需要一一解决,接下来有的忙了。

京城叛乱的事情被写成了邸报发行全国,对闵王、抚州王、明州王等人的处置也出来了。

抚州王和明州王已经战死,他们的爵位废除,家人流放。闵王虽然没死,但同样贬为庶人,家人也全部遭到流放。其他那些跟着三个王爷叛乱的王爷下场一样。

至于参与叛乱的普通士兵,愿意继续从军的,充入边军戴罪立功。身残体缺的,直接流放只边疆地区当苦力。那些领头的王府里属官和军官,还有王府属官供出来和叛乱王爷有勾结的朝中官员,全部一起被砍了脑袋。

轰轰烈烈的接连砍了三天脑袋,把京城人都杀得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