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悠悠千古传唱的五言绝句,尤其是身临其境方能体会至深,体会出早年唐朝大诗人杜甫曾经的几许激动心境。

此处不必多表,自是位于山东泰安州的神山,万山朝宗的五岳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泰山了。

泰山的雄浑博大,巍峨壮丽,使之从秦朝以来,更是被神话成了君权天授,泽披四海的华夏象征。

不提四海归一的精神意义,单论景色,泰山的风光也可谓是众口颂赞,乃至历代帝王,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善男信女,无不对于泰山顶礼膜拜,各种颂词以及风流诗句无数,引得骚人墨客千年以来都趋之若鹜,到此寻幽访胜,登高望远。

而各种动人传说,神奇故事也由此层出不穷,论起典故和人文古迹,泰山真所谓千古以还,冠绝千古了。

其时乃是大明成化帝在位二十年的秋天,秋高气爽,温度适宜,前来泰山游玩的各路游客络绎不绝。

大明朝立国已经将近百年,明初民间的淳朴风气已经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竟比奢华,朱门酒肉。就连普通百姓和商人也风行绫罗上身,人情往来繁多无比,各种私人宴席四季不绝,男人纵情声色,女人不以卖唱为耻。

泰山位于泰安府,百年来屡遭干旱匪患的山东,近二十年来已然恢复元气,人烟稠密,百业兴盛。

岱岳庙下,熙熙攘攘的四方香客纷纷止步于玉皇顶,很是遗憾的翘首以望,除了一些被豪奴簇拥的官眷之外,平民百姓自然不敢登上那帝王封禅之处。

闻名已久的巍峨泰山,除了闻名遐迩的玉皇顶,必到之处就是传说中的泰山奶奶,碧霞仙君所居的岱岳庙了,,无数游人偷看片刻,兴致昂昂的动身朝着另一座山峰而去。

此刻半山腰的一座凉亭内,被人用五色幔帐遮挡的严严实实,不时有身段美好的妇人进进出出。

亭子里,一位一身绫罗绸缎的老妇人端坐其中,身边陪着一群珠翠满头的贵妇人,六个身穿明黄蟒袍的少年,规规矩矩的站在一侧。

“老太君,今个是不是太张扬了?哥子们的打扮委实太使人侧目了,这传扬出去,唉!”

此刻站在老妇人身侧的美妇欲言又止的低下头去,正好撞见抬起头来的一丝轻蔑,心中一颤,喏诺的把目光移往他处,不敢和老太太精神奕奕的眼神对视。

被称为老太君的老妇神色傲然,头上一支飞凤展翅的金步摇颤颤巍巍,不凡的气度好似母仪天下的太后一样,事实上,这位老妇人还真是位货真价实的尊贵之人。

端起身前的琉璃金盏,老太君目光变得有些飘忽,通过掀起来的帐幔,面向那朝往玉皇顶的白色石阶,微微开口。

“那老东西还未下来?”

身边的妇人和少年闻言全都跟着转头看去,人人神色古怪,其中几位少年更是一副扬眉吐气,幸灾乐祸的模样,唯有立于右首最后一位的弱冠少年神色迷糊,一动不动。

美妇人不敢多想,急忙回道:“还未下来,汪太监此番被贬南京,想必心情积郁,根本无心观赏泰山的风光,一时半会儿的就会下得山来。”

老太君顿时轻蔑笑笑,得意的神色间却有掩藏不住的一丝解脱,心情复杂的幽幽叹道:“十五年了,这老东西一直是咱家挥之不去的梦魇,多亏先帝爷保佑,总算得见柳暗花明的一天了。”

随着老妇人的感叹,叹息声在四周微微响起,刚才还趾高气昂的一众人等,此刻全都是五味纷杂的难过模样,这重重压在一家子心头将近二十年的噩梦,无法不使人心情纠葛,百结愁肠。

原来这一家人姓朱,显然就是当今皇族,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代,其中老妇人姓杭,乃是土木堡之变,挽狂澜于既倒的明代宗朱祁钰的宠妃,后来被封为皇后的杭氏之嫡亲胞妹。

此事说来话长,本是紫禁城中君临天下的一家子,可惜随着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一下子沦为了罪人,被废的代宗皇帝朱祁钰年仅三十岁时就郁郁而终,多位嫔妃殉葬,唯有妻子和小杭氏幸运的活了下来。

原本复辟的明英宗想杀尽弟弟一家子,已报被夺位圈禁的心头恶气,幸好善有善报,因为弟妹汪氏曾经保护过他的儿子,也就是当今圣上成化皇帝朱见深,因此得以逃过一劫。

那汪氏本是朱祁钰的结发妻子,也就是历史上的汪皇后,就是因为保护当今圣上而被废了后的,因当时朱祁钰想要自己的儿子继位,要把时任太子的朱见深废掉,不想被妻子阻止。

汪氏保住了前太子的小命,自己却被连累的失去后位,而皇后的尊位没了,却也成了她后来的保命符,这里面的一饮一啄,委实令人叹息。

也正是因为汪氏的存在,小杭氏恰巧有了七个月的身孕,得以被网开一面,顺利产下一位遗腹子,当时生怕遭到明英宗的杀戮而不敢报之宗人府,在宫里周贵妃和汪氏的暗中保护下,凄凄惨惨的躲到山东。

可即使跑到山东,却也躲不过无孔不入的东厂和锦衣卫的耳目,惶惶然的过了七八年,直到明英宗驾崩之后,一家人总算深深地松了口气。

好景不长,虽说继位的成化皇帝不追究往事恩怨,但是对于小杭氏所生的堂弟却深有顾忌,一来是当时成化帝在子嗣上头格外艰难,两位皇子俱都夭折,膝下无后。二来是前皇帝的龙种,自然对于其皇位大有威胁。

因此满朝文武都不敢承认小杭氏的妃子身份,只当成被帝王临幸的民间女子看待,连带着大杭氏的前皇后身份,史书上更是提都不提此事,只写个妃子的名分了事。

为了监视小杭氏母子,成化皇帝特意委派亲信大太监汪直为此专门成立了臭名昭著的西厂,调派了一群公公和锦衣卫到山东。

关于西厂的成立,其实一开始不过是个隐秘机构,毕竟皇室丑闻无法公然宣之于口,不想太监汪直借机弄权,硬是把个秘密小衙门搞成了个权势熏天的大特务组织,甚至大有凌驾于东厂和锦衣卫的趋势。

后来成化十三年,皇帝眼见遮掩不住,索性对外寻了一个名目,假借妖人李子龙一案,光明正大的成立西厂,以至于明朝宦官乱政,锦衣卫无法无天的乱局越演越烈。

书归正传,按照皇帝家的惯例,废帝朱祁钰的遗腹子起码也得被封为郡王,但因不被朝廷和宗族承认,只赏赐了一个辅国将军的爵位了事,就算如此,那遗腹子也没能活过多久,成亲三年后就莫名其妙的暴毙了。

这一段悬案,根本无人敢追究这里面的诡秘,但是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其中原因。说来令人叹息,谁让这位遗腹子的生育能力实在是太强悍了,强悍到就连当今帝王都坐不住的程度。

三年生六子,对比天家两位皇子俱都夭折,连续多年都没有后代的堂兄成化帝,这其中的蹊跷也就顺理成章了,毕竟关系到帝王传承的严重问题,没有斩尽杀绝已经是老天开恩,皇恩浩荡了。

这里面又牵涉出来另一则皇室隐秘,众所周知!这皇家本无亲情,那六个男婴被日夜监视,其实统统活不过十岁,这帝王无子嗣,谁都不敢担保臣子们会不会再来一次代宗皇帝当日登基的一幕重演。

幸好有位姓纪的宫女在冷宫内产下一位婴儿,诞生之日起,就被废后吴氏和周太后连同太监怀恩,张敏等人日夜周密保护,甚至连婴儿的胎毛都不敢唤人来剃掉,可怜几岁小儿的头发长的老长,像个小野人一样。

五年之后,张敏见皇帝悲痛于无有子嗣,忍不住诉说此事,那婴儿立时被欣喜若狂的皇帝抱在怀中,好一通老泪纵横,当即被封为太子,并赐名朱祐樘,

贵为太子,朱祐樘的生活并未有太大改变,依然被很多人悉心保护,几经危险,最终平安的活了下来。

不过他的生母纪氏还是暴毙了,太监张敏也害怕的吞金自尽,两人的死自然都与明朝历史上有名的万贵妃有关。

没有机会毒害太子,最终使得万贵妃改变了残忍心态,不在偷偷命人给皇帝宠幸过的妃子灌药,结果不出几年,皇宫就一连诞生多位皇子公主。

帝王开心之余,自是不在为难远在山东的六个可怜侄儿,而汪直虽说是位祸国殃民的大太监,但其一生专注于弄权和军旅之事,对于此等卑劣之举兴趣不大。

单说此刻杭氏为了出口恶气而亲自率领一家子登上泰山,就是想看看多年来压迫自家的大太监汪直的落魄模样,二十多年被圈禁的生活,常人难以想象其中的暗无天日。

果然没过多久,正当一家人想起这些年新仇旧恨的关口,一抹灰色身影慢慢踱步沿石阶而下。

老太君杭氏神色复杂的盯着远处身穿普通文士长衫,权倾天下将近十年的大太监,目光幽幽。

岁月催人老,几年不见,汪直两鬓已然泛白,脸色沧桑,再无半点当年在京城中养尊处优时的威风模样。

“哼!活该一脸的风尘仆仆,老东西嗜好带兵打仗,呵!那关外的风霜血雨岂是得闲的?”一声冷笑,老太君杭氏直言不讳的讽刺因贪恋军权而在边关逗留多年,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汪直。

美妇人笑着摇摇头,附和道:“他还不是仗着万贵妃的宠爱,这些年风光的都忘了自己不过是我朱家的一个奴才而已,远离京城多年,活该被圣上一脚踢开。”

老太君心情愉悦,嘲笑道:“身为宠臣,却得意的忘了形,远离京城本就是自取灭亡之道,可笑他执迷不悟。”

慢慢行走间的汪直并未注意到远处的凉亭,看似稍显落寞,实则还是一如既往的神采飞扬,毕竟他并不相信,此去南京算是一去不复返,在没有重新崛起的机会了,满脑子还在琢磨着如何再次邀宠于帝王。

早有守在半山腰的官员围了上去,人人一脸的阿谀奉承,甚至有几位七八品的小官吏习惯性的跪倒就拜,以往汪直做到之处,就连封疆大吏都是出城跪着迎候。

“混蛋,这老家伙都落魄了,怎么还是前呼后拥的。”

重重放下手中的金盏,老太君立时气不打一处来,那金丝珐琅造的景泰蓝精美茶具险些被摔碎,这色彩艳丽,装饰豪华的茶具,自然就是丈夫景泰皇帝朱祁钰在位期间,遗留人世间的瑰宝之一了。

身边小心翼翼伺候的媳妇潘氏急忙好言宽慰,心疼的瞅了眼家里为数不多的宝贝,劝慰道:“娘亲,汪太监就算没了恩宠,此去南京也是御马监的首领太监,本地官员谁还敢怠慢于他?”

说完抬起手中团扇,一边为老太太扇着轻风,一边说道:“不过您老人家放心,汪直这些年过于跋扈,祸国殃民的事情没少做,得罪的大臣太多了,今后恐怕是没有机会返回北京。”

老太君眯着眼睛不置一词,她心里其实比媳妇更明亮着,因为一直不和的汪氏存在,使得京城的消息能及时送到手中,据说如今万贵妃身子染病,连带着皇帝也没心情理会身边旧人。

这天,似乎就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