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黄袍加身

皇帝驾崩称为国丧,丧礼分为小殓和大殓,整个过程千头万绪,琐事繁多。有成化帝的前例,照方抓药,一应所需之物俱都完备,即使二十四监衙门人手短缺,还不至于乱了手脚。

乾清宫,朱祐桓吩咐宗人府赐予老太君王妃身份,算是给了个甜枣,又请出英国公出面严厉警告二哥朱祐林,若再有大逆不道的言论,谁都保不住他。

朱祐桓不是皇帝,没有资格封赏王位,家里人因此无法指责什么,算是省了心,不然非得左右为难。

小殓期间,无心理会外面乱七八糟的糟心事,朱祐桓洗浴净身,上香祭告,然后亲手为皇兄沐浴容颜,括发,更换寿衣,一丝不苟的费时整整三个时辰。乾清宫内外,人人观之无不为之动容,叹曰:“陛下寿终正寝也”

太后张氏有了身孕,被送入坤宁宫静养,朱祐桓下令不许哭声太过,点到为止即可。

大殓期间,将先帝龙体抬入棺木内,放置在乾清宫正殿内的正中央,棺椁前设几筵供奉,左右摆满安神帛,僧道尼一刻不停的念经祈福。

朱祐桓亲笔手书立铭旌,上写大行皇帝梓宫,犹如民间的招魂幡,立在棺木一侧。并亲自守在灵位前,朝中重臣以及国公等守在殿外灵棚下,先是六部尚书携文武百官进殿叩首后各自返回官署办公,稍后宫里贵人素服前来致奠,在京文武官员和三品以上官眷等按身份在殿外依次哭灵。每日早晚两次,其余人等一体在善思门致哀,连续七日不间断。

整个过程严格按照礼部尚书周洪谟定制的规矩,隆重庄严而又不铺张浪费,无人指责,盖因此附和弘治皇帝的心愿。

有大臣们齐心协力,太监们首次成为丧礼期间的摆设,即使如此,朱祐桓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连续七天不吃不喝,一刻都不休息,除了守灵就是处理国事,每日的奏章无数,片刻不得空闲。

眼看燕王就要支撑不住,群臣们慌了,一同劝止王爷节哀,保重身体。朱祐桓有气无力的道:“不用说了,此乃我为皇兄尽的最后一片心意,七日已毕,本王晓得好歹,来人,传膳”

俗话说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毕竟得以天下为先。朱祐桓又没打算陪着哥哥殉葬,他不敢在乾清宫内吃饭,带着一干大臣去了文华殿,因为接下来的一桩难题,摆在所有人面前。

大殓之后,按理是新君要为先皇献上尊谥,然后在群臣们装模作样,轮番劝进的仪式上,面上勉为其难,心里暗爽的答应择日登基为帝。可眼下怎么办?没有储君,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匆匆扒了几口米饭,朱祐桓提出此事,周洪谟身为礼部尚书,建言道:“上谥又称为天赐,嗣皇帝不在,可以先由文武群臣集议,草拟出“上尊议文”,送至宫里给太皇太后等贵人过目,再由太后过目。皆同意后,燕王代为监国,此身份算是等同于皇帝,当可亲临宣治门定夺,交给翰林院写出正式的谥文册,举行祭礼将册宝安放在乾清宫。”

朱祐桓不太懂这个,不禁环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