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第20联队1个半大队、工兵第14联队3个中队、轻重兵第14联队4个中队计7000人增援丰鸠支队。

不过此时来自冀鲁豫战区的中方援军也纷纷开抵沁阳前线。

3月7日,孙蔚如率第38军军部及赵寿山177师和段象武第146师进抵黄河以北的孟县、温县。3月8日,由西北军第216师、第231师组成的李必蕃集群也开抵了沁阳以西梨林、柏香地区准备接替庞炳勋在沁阳的防务。6万多中**队集中在狭的沁西南平原上,已经做好了大打一场的准备。

这个变化理所当然的被日军所获得,面对横戈待枕的中**队,土肥原贤二开始犹豫起来。虽然日军在黄河以北拥有3个师团的重兵,然而日军却不可能不顾及黄河以南的中**队可能的反击,因此不能将所有兵力用在沁河一线,再加上武陟、温县、沁阳一线地域狭窄,有山河阻碍,日军一不宜施展重兵、二不能实施惯用的包抄战术,因此要让曾经遭受西北军打击的第14师团再啃一次硬骨头,土肥原贤二不能不慎重其事。更何况此时关于晋北和临沂一线战事失利的情报已经传来,土肥原贤二就愈发的患得患失起来。

“佐野君,当前的局面非常令人的困惑啊。”

虽然野战部队师团长的权威远坐在军部办公室里的次长、部长甚至大臣阁下要来得要大,但鉴于军中盛行的下克上的传统,土肥原还是选择坦诚的和参谋长佐野中义大佐交换着意见,并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以压制师团部里那些桀骜的年轻参谋。

“若是继续深入沁河以西,恐怕本师团又将陷入支那军的重围之中,但若是引诱支那军越过沁河反击,就势必要放弃现有的占领区域,恐怕又会遭到深切希望得到好消息的方面军方面的斥责,可谓两难啊。”

“长官的意思是准备放弃剪除洛阳方向黄河以北的支那军吗?”佐野大佐也担心第14师团遭到不名誉的损失,因此对土肥原的询问表示出了一定程度的心领神会。“可若只在沁河以北部署大队级别的部队恐怕会成为支那军反攻的首要打击对象。”

其实只是一个大队的损失,佐野和土肥原完全都承受的起,这些天皇的人形鹰犬本来就是炮灰,损失些自是无关紧要,但问题是沁河以北有清化、武陟、焦作、修武等重要城镇,如此广泛的地域,一个大队未必足够,而且第14师团是野战部队,用多年训练的精兵负担守备任务也是一种可耻的浪费。

“是不是可以请求方面军派遣独立混成旅团来担任守备任务呢?”佐野向土肥原提出如此一个一箭双雕的建议。

“恐怕不行。”土肥原无奈的摇了摇头。

独立混成第3旅团和独立混成第4旅团的主力已经增援山西作战,而河北广大地域也不能唱空城计,因此华北方面军也面临着无兵可掉的窘境。

“那就必须将焦作建设成本师团坚固的支撑点。”佐野大佐再次提出了建言。“下官建议将骑兵第18联队全部和工兵第14联队第1大队以及步兵第15联队第1大队(缺1个中队)等部留在焦作,而其他各县则只留下队及中国宪兵队(注:台湾和东北来的伪军)防御,到时候只要焦作这个支撑点牢牢吸引住支那军的注意力,本师团可以顺势围歼支那军于焦作城下!”

对于这个建议,土肥原深以为然,但他不愿意就此堕了自己师团长权威,因此只是简单的回应到。“让本官再考虑一下……”

3月12日,在隔河对峙了5天之后,在确认滕县失败的情况下,第14师团主力开始陆续撤回获嘉以东原出发地,仅在沁河以东留下骑兵第18联队联队长安田兼人中佐以下1300余人的守备部队把守数县的新占领区。

对于土肥原和佐野的图谋,冀鲁豫战区当然有所觉察,于是马康决心顺水推舟,根据他的指示,第40军所部随后开往济源县整补,孙辅丞部开赴孟县整补,西北军第216师、第231师和第38军军部撤回洛阳休整,而沁阳一线防务交由段象武第146师承担、温县防务交由赵寿山第177师承担。

同时马康还要求第38军和第40军组织精干之特务人员越过沁河进入敌后,利用日军只占据县城和重要村镇的机会打击日军的交通线,将该部日军死死的拖在沁河东北平原,以便日后时机来临之时,一举歼灭。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