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远了,尽管朱棣命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对开海也秉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但是由于没有意识到新的时代即将来临,所以也没有真正放开海路。”

“但是明朝时期的火器其实是非常先进强大的,而华夏大地的各种技术也十分先进,所以也确实有看不起西方的资本,也不能硬是把几百年后的锅扣到明朝身上吧。”

“骂清朝还差不多。”李一嘀咕,毕竟清朝的皇帝明明看见西方的各种先进技术,却硬是闭关锁国,夜郎自大。

明朝到清朝隔了三百年,西方彻底发展起来,两者面临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朱元璋朱棣他们没办法预料几百年后的事情,再英明神武也不能未卜先知是吧,可清朝不用未卜先知,但他们选择装瞎……所以有锅先扣清朝好吧。

李一自觉没有很偏心。】

清朝皇帝们:emmm……

那些沉迷权利自然该继续装傻,还当自己是天朝上国,但是也有几个有上进心和危机意识的皇帝默不作声的开始查这些年西方的事迹,打算进一步海上贸易,也看看西方有什么值得天幕忌惮的。

无论如何,属于清朝的历史轨迹还是有所不同。

【李一继续道:“朱棣是一个很有活力的皇帝,生命不息,折腾不停,但是他所有的行动总体上都是利大于弊,对国家有好处的。”

李面露微笑,“不是所有的皇帝都会把自己折腾完蛋,由此也就更加能看出皇帝的素质和手段了,厉害的皇帝总是不会翻车的。”】

天幕对这明太宗倒是推崇备至。有些皇帝酸溜溜的想。

【“抛开每个皇帝都会有的这样那样的缺点,朱棣确实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皇帝。

而众所周知厉害的皇帝多半都是手握大权,说一不二的,这也意味着他们在皇帝集权上更是很有想法,朱棣自然也如此。”

“明朝的中央集权在历史上就是出了名的,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群臣要事无巨细向皇帝禀报,由皇帝亲自处理。

讲真,朱元璋是真的精力旺盛,雍正干了十几年就被累死了,可朱元璋就是生龙活虎的折腾,主打一个绝不内耗,怎么发疯怎么高兴就怎么来。”李一啧啧感叹道。】

朱元璋道:“什么发疯,咱一向很讲理的好吧。”

群臣:?认真的吗?

朱元璋露出威胁之色,怎么,难道老朱我不讲理吗?

谁要是敢点头,他就让这人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的不讲理。

【“而到了朱棣呢,他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不过这时候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远不是后来那个掌握大权的内阁。

永乐时期,内阁文臣只是正五品,职权上也仅备顾问,但皇帝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决策会咨询他们的意见,相当参谋吧,总之是很有前途的,后来就更不用说了,哪个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