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出自《孙子兵法》的谋功篇,意思是说百战百胜,虽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减弱,根本无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战而屈人之兵,需要的是一种战斗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不战而屈人之兵,需要的是高超的智谋。

《孙子兵法》中将「不战而屈人之兵」奉为兵法中的上策。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仅包括利用强大的军事实力,压制对手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样也包括采用舆论工具,「兵不血刃的取敌人首级」。以全争获全利的观点是孙子对兵法思想的最大贡献。这一论点是对传统战争观的一次颠覆,改变了军事将领认为战争谋略是研究如何消灭对手的直线思维模式。

比如,楚汉战争中的刘邦,虽然在很长的时间里处于劣势,不过他屡败屡战,同时大力展开舆论战、宣传战,高举楚怀王的旗帜打击项羽,树立宽厚仁爱的政治形象。最终,在垓下一战,让项羽在「四面楚歌」中,不得上演了「霸王别姬」的惨剧,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不仅仅拥有世界最强的军事力量,美国对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这个目标的策略手段,相当下功夫研究。他们在心理战、舆论战方面也绝对是当仁不让的「老大」。

冷战结束后的1991年到2003年,美国先后进行了40多次海外战争和军事干预,舆论宣传在这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军方通过媒体不断播放「战斧」巡航导弹发射、准确命中目标的影像,极力渲染尖端武器的性能,向世界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达到加剧敌方,甚至是全世界各国恐慌的局面。然而,在海湾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多国部队的使用的弹药总量中,精确制导武器不到10%,但新闻媒体给美军和多国部队制造了全面换装的假象。

除了运用新闻媒体,美国政府还大肆使用电影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全球民众痴迷的美国大片中很多都有不断展示美军实力和重要作用的影像,比如《变形金刚》系列、《独立日》、《超级战舰》等,这些电影不但展示了美军的强大,更为美军招兵立下了「大功」。

在今天最重要的互联网阵地,互联网「根服务器」、网络域名、地址监管等等都在美国的控制下,各国的通信支干线全部都要经由美国主干线。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就将伊拉克域名的申请和解析工作全部终止,这些域名突然从互联网上「消失」了,美军的这种做法使得舆论宣传一边倒,从而让美军在舆论宣传上没开战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同样,在今天的商业及职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用最小的代价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样适用,对待竞争对手,无论是处于何种市场位置,从策略上讲,都必须避免正面开战、直接进攻的简单思维,而要寻找最有利于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最能减少自己的投入成本、同时最有利于回避竞争对手的强项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