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有诗云「汾水绕城流,流尽朱颜到白头」,感慨时光无情,苏轼也在「诗酒趁年华」的那首诗词里,吟诵道「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说的是护城河绕了半座城,处处水汽弥漫,千家万户看不真切。今天这一期,说的就是城市中的水。我们分别来聊一聊水之航运、水之生活、水之复兴。

水路的交通和船舶运输,是城市发展动力的重要源泉。让我们来看看德国汉堡,美国纽约,还有中国城市的例子。

没有哪个德国城市比汉堡更能体现出城市建设与水、船运和港口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汉堡,易北河和阿尔斯特湖是决定城市面貌的两个重要因素。自1790年以军防立城开始,汉堡城因水而兴,沿若干条生命线向内陆辐射生长。易北河作为汉堡港唯一出海通道,是汉堡港货运主动脉。相较鹿特丹、安特卫普、不莱梅哈芬等其他北欧强港,汉堡港的内陆位置使其具备货源充沛的天然优势。此外取道易北河进港靠泊不仅避开北海大风的威胁,而且大大缩短货主与德国东南部和东欧地区客户的距离。河海两用港的特质使其成为继鹿特丹港之后欧洲顶尖的转运中心,多种运输模式并存成就其河与海、海与陆联运的枢纽港地位。

再来看看纽约。15世纪以后,随着新航海时代的到来,北美这块土地逐渐被欧洲人发现。随着新阿姆斯特丹的诞生、英格兰人的胜利和帝国时代的发展,加速了纽约作为城市雏形的兴起。纽约港不仅是美国最大的港口,同时也是整个西半球的最大港口。它不仅连接多条主要航道,并且海域宽阔,非常适宜远洋贸易。在内港,曼哈顿岛将上纽约港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东部的东河至今仍然持续进行着繁忙的贸易和交易;西边的哈德逊河通常又被成为北河,则更加宽广和平静。在1811年曼哈顿岛道路网格划分格局中,可以看到东西向的道路每隔70多米就有一条,远超南北向的大道数量,证明当时东西向运输的高频强度。

再来看我国,提到水运,不可不提京杭大运河这一伟大工程。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南起余杭(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北到涿郡(今日的北京),始建于春秋时期,为运输军队而开凿。后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最后疏通于明清。运河的通航,形成了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城市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比如北京东部的通州区,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副中心,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所在地,这是通州向北京漕运的主通道。在海运和铁路不发达的古代,承担了南粮北运的主要使命。

在京杭大运河的航道中,天津是必经之路之一。早在元代,朝廷南粮北调,海船将南方的粮食,经渤海,进海河,运抵三岔河口后,再倒小船运至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作为粮油集散地,原本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