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下午的会议并没有什么新意,年底的总结会议,农业系统各部门领导上台讲话,下面拿出笔记本记录。

不过,姚软枝还是能够从领导们的讲话里听出一些东西的。

1949年成立的新政权,从旧党手里接收到的是一个行将崩溃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破坏,通货膨胀严重,城乡物价飞涨,到处千疮百孔……同时,还要面临强大的西方敌人封锁针对。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新政府挺直脊梁,咬紧牙关,用尽所有能力,将这个古老衰弱的国家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

1950年,国家财政终于收支平衡。

1951年,各行各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国民经济有所改观。

到了现在,1952年底,新中国经受住了朝鲜战争和帝国主义联盟的封锁压制,终于在经济领域站稳了脚根。

农业厅各位领导的报告中列出的数据,就是非常有力的证明。

从千疮百孔开始,到姚软枝上辈子闭上眼睛前即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用了大半个世纪。

在这条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撒满了数十亿中国人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

几千年来,中国的强大兴盛从来都不是来自于掠夺弱者,而是靠着中国人的智慧和艰苦奋斗。

这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复兴时,西方某些国家无比惊恐的一个原因。因为在他们的文明里,无法相信会有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的大国体系。如果接受中国复兴的现实,不就等于承认西方口口声声宣传的普世价值那套东西,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

而现在,在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曾意识到的时候,这个从废墟上重建的国家,已经站在了漫长复兴路的起点。

……

在姚软枝一边感慨一边记录会议精神的同时,陈盾也从工作状态中退了出来。

看着自己面前笔记本上列出来的大纲,陈盾的眼神满是兴奋。

在心中略一斟酌之后,他抽出一叠稿纸,认真地用钢笔写了起来。

一个小时后,陈盾提着自己的公文包匆忙赶到了省政府,径直敲响了这次项目小组负责人黄副省长的办公室。

黄副省长平时工作很忙,以前陈盾就算是省农业厅办公室主任,想要见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是现在情况特殊,陈盾一来,秘书就给他开了个后门,让他很快见到了黄副省长。

为了把谢步列夫负责的化肥厂项目留在H省,省里专门成立了这个项目小组,黄副省长担任组长,省里各相关部门都必须全力配合。

陈盾作为直接和谢步列夫接触的前线尖兵,才得到了这个随时面见黄副省长的特权。

本来这个任务最合适的人选应当是化工部门的干部,可是化工厅的三位工程师都是从英美回来的,俄语不过关。两位会说俄语的干部,化工知识不过关。

更重要的是,他们思想上有着各种小问题,不适合跟外国专家接触。

经过层层推荐和选拔,师承刘智宇教授、俄语水平很高、工作认真细致、接人待物温和的陈盾,才最终成为H省接待谢步列夫的主要人选。

黄副省长见陈盾行色匆匆,还以为有什么意外,结果陈盾交给他几张稿纸,说是他刚刚拟好的选址注意事项。

“这是苏联专家提出来的?”黄副省长看了之后满脸惊奇,“跟我们之前预想的可大不相同啊。不过,确实比我们想得更加周到更加科学,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不是,这是我的师妹提出来的,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按照她的思路,根据咱们省的事迹情况进行了整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选址方案,应该符合苏联专家的要求。”

从前天接到谢步列夫开始,陈盾和诸市的刘副市长已经陪着他三天了。

省里为谢步列夫提供的备选城市资料在第一天就已经交给了谢步列夫,那是省里组织专人拟写翻译好的资料,但是谢步列夫看了却没有什么反应。

按照上面给出来的谢步列夫的行程,他顶多还能在H省停留三四天,就要去下一个省考察选址。

要是就这样让谢步列夫走了,基本上H省拿到化肥厂的希望也就没有了。

可是不管陈盾他们怎么旁敲侧击、委婉询问,谢步列夫都只有一个回答:“这些资料我会带回去,中苏合作委员会研究之后,会给你们一个结果。”

是的,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用中苏合作委员会的名义发布的,但是作为负责考察的专家,谢步列夫的意见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H省项目小组分析了谢步列夫的性格,认为这样的回答,对于他这种粗放的性格来说,其实已经是非常明显的否定。

但是要怎么样才能得到谢步列夫的肯定呢?

每天晚上小组都开会,每个人都绞尽脑汁在想办法,但是却都没有奏效。

陈盾之所以带着谢步列夫去农业厅,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想要看看这些基层优秀工作者有没有什么好点子。

会碰见姚软枝,陈盾并不意外,他作为农业厅的大管家,当然知道年底了农业系统要开表彰会;但是姚软枝一番话就给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这是他完全没想到的。

“师妹?”黄副省长笑着问,“怎么?刘校长的另一位高徒也到诸市来了?”

他不是农业系统的,跟陈盾也不是太熟悉,并不知道陈盾的师妹是何方神圣。但是有刘智宇这位农机泰斗在这儿,这位师妹想必也有自己的真功夫。

陈盾把姚软枝的履历介绍了一番,倒是让黄副省长颇为赞叹。

“这就是咱们农民阶级的好女儿啊。”

说话的功夫,秘书已经请来了项目小组的其他成员。

在黄副省长的办公室里开碰头会,已经不是项目小组第一次了。

接连数次出手无功,所有成员都有些不甘,仿佛浑身都是力气却不知道该往哪儿打,这种感觉是在以前的革命战争中从未体会过的。

所以就算是陈盾拿出来的新方案看起来似乎很有一些道理,大家也没有足够的信心。

最后还是黄副省长拍板决定:“苏联专家在咱们省考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可是我们的工作还没有打开局面。现在陈盾同志提出了全新的解决办法,我们为什么不去试一试?越是硬骨头,就越要用力啃!”

“对!当初提着脑袋闹革命都不怕,现在还有什么好怕的?”

“没错,就按照新办法来吧,试试总比什么也不干强。”

黄副省长分配任务:“好。这个工作还是交给陈盾同志负责,其他部门和同志无条件配合,目标只有一个,拿下苏联专家手里的化肥厂!”

得到了领导授权,陈盾心里早就想好的计划就一一付诸实施:

首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三座城市;

其次,调动人手,将这三座城市的交通、水电、资源、地理、人力等各方面的资料全部汇总起来,条理清晰地整理出来;

第三步,找到笔杆子好的同志,把每个城市的条件都写成一篇专门针对化肥厂选址的议论文,唯一的中心思想就是证明这个城市有多么适宜建设化肥厂;

最后一步就是由俄文好的同志翻译成书面资料,统一交给谢步列夫。

说起来难度并不是很高,但是最大的难点就是时间。

他们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谢步列夫的行程里,在H省只有七天,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天。

如果在谢步列夫临走的时候才把材料交给他,那他哪里有时间去现场考察?

“我现在就回去,今天晚上不睡觉也要搞出来!”

在场的都是各部门领导,手下不乏干活的人,再不行也有足够的人脉找到人帮忙。

本来都以为没有希望的事情,现在被陈盾一讲解,竟然觉得似乎又大有可为,大家的劲头也都上来了。

大家都拍着胸脯立军令状,陈盾作为提议者自然也不能示弱,也负责了一个城市。

黄副省长一个电话下去,省里的图书馆和档案馆都开始加班,整理刚才大家一致通过的三个城市的相关资料,以备使用。

“干脆我们直接去档案馆,把所有人都集合起来,做好通宵加班的准备。”诸市市长林佑南提议。

诸市作为H省的省会,自然是名列备选三城市之首的,而林佑南作为诸市市长,也顺理成章地负责整理诸市资料。

档案馆就在省政府大院里,平时去的人很少,非常幽静。就近查阅资料,开会讨论,编写文章,正合适。

化工厅办公室主任钟勇力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陈盾也表示同意。

三个人跟黄副省长打了个招呼,出来就各自道别,回自己的地盘叫人去。

所以姚软枝刚走出会场,就看见农业厅的司机向自己走来。

这个司机姚软枝见过好几次,最开始的时候是在诸市农机展览会上,第一次见到刘智宇教授的那次;后来刘教授去参加姚软枝和温俊海的婚礼,开车的也是他。

“姚场长,陈主任说请您帮个忙,看你有没有时间。”司机很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