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围绕买房和租房,从投资最大论和安全最大论两个角度分别做了阐释和分析。小美和小亮也认识到了,关于买房的决策,最重要的还是要梳理好自己的目标,包括生活目标和投资目标,按照目标来做关联。今天,我们更进一步,结合具体案例聊一聊,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选择房产。

上一讲上线后,很多朋友留言说,对于规划房产时要给自己留有灵活的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资金的目标这一观点,非常感兴趣。

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买第一套房的时候,由于年轻,积蓄不多,往往会采用allin的投入方式,以自己最大能力买一套让自己满意的房子,通常会占用总资产中很大的一部分。

那么这样做,具体会对自己的事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举个例子:我毕业后一直在金融行业工作,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收入相对高于许多行业,许多朋友都早于同龄人购买了自己的房产,房子的条件也高于平均水平,当然,贷款负担也比较重。很多人都是在月入3万时,就背负了每月超过2万的房贷。大家有房有车,看上去似乎比同龄人更早进入了成功人士的轨道。但是,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变迁,很多人开始寻求赛道转换,转换期有时就会出现收入波动。

曾经有一位朋友,在国有大型银行的中后台工作成绩斐然,于是收到了地方商业银行的邀请,去做业务搭建和拓展的工作,最终的收入由绩效决定。如果做得好的话,可以比之前的收入高2-3倍。可是,业务搭建和拓展需要时间,初期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这位朋友因为身上的房贷,基本每月月光,经不起收入下降的可能性,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依然在国有银行里面等着累积年限、按部就班的晋升,每年工资也只有5%-10%的增长。这就是很可惜的,因为买房投入资金过多,流动资金过少,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差,进而导致丧失了职业发展的灵活性,不敢试错,反而限制了自己的长远发展。

由此可见,买房这一行为,初期投入大,后期负担重,购房本身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决策前深思熟虑。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强调,要把买房的目标做细化,对应到自己生活当中真正要实现的目标中去,再做一个排列和决策的原因。

我们现在继续回到小美和小亮的问题上来。

首先,我们来把买房和租房分别能够实现的理财行为目标,做一个分析和细化,然后排序,从而做出要不要买,买什么的决定。

我们可以先按照生活目标和投资目标来进行分类。生活目标更偏向于长远的价值目标,而投资目标则偏向于中短期的价格目标。

先来看生活目标。

一、提升家庭生活温馨度。女性往往更愿意投入精力去做自己的房子的装修布置,提升家庭生活的温馨度,这样做夫妻双方都会因为家庭幸福感的提升,更愿意努力提升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二、提升子女未来受教育水平。中国的房产具有学区属性,虽然租房也存在入学的可能,但我们知道,优质的学区,学位非常抢手,以北京部分学区的政策为例,父母房产的小朋友会排在入学第一序列,租房的小朋友有可能会排到最末的序列,可能无法入读首选的学校。

三、提升工作的灵活性。这里主要指居住地点的灵活度,租房确实优于买房,比如跳槽到另一个区划的公司,如果是租房,到新公司附近找一套新的房子就行了,但如果买了房,又非常在意通勤时间,卖原有房子,买新房子,换房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远远高于租房。

然后是投资目标。

一、抗通胀性,换句话说可以叫做增值性。

二、资金灵活性,也就是解决紧急情况的应急能力。

如果买房,优势是房产较之其他投资品类,抗通胀能力更强,增值过程不需要自己费力打理,劣势是初期的大量资金投入加上长期的贷款负担,使大部分流动资金都投在房产这一单一项目上,家庭资产的增值大部分只能依靠房产增值,变现成本也比较高。而租房的情况,则恰恰相反,相比于买房,租房可以省下较多资金,但要实现资本增值,必须费心认真打理,优势是保有较多的流动资金可以用于其他投资品,资产增值的渠道和机会更多,灵活性更强。!